陈云鸽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视频剪辑:陈云鸽 视频素材:四川博物院
“龙”重登场 四川文物过大年啦!初一至初七,川观新闻将联合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连续推出“龙行龘龘——文物里的龙年”系列短视频,展示省内以龙为主题的文物以及契合正月习俗的文物,展现四川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文物凝聚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是大年初四,民间有“祭灶神”的习俗。四川博物院为大家介绍了一件馆藏的庖厨俑。巴蜀地区在东汉至蜀汉时期特别流行面带笑意、充满幸福感的庖厨俑,与庖厨俑同期出土托盘献食俑,头戴簪花,面容姣好,托盘里盛满桃子、石榴形状的水果,可见当时的“天府之国”,物产之丰富,职业分工之精细。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川菜系统的形成,正是秦、晋之间的汉代。根据《太平御览》记载,曹操也曾在《四时食制》中特别提到:“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郫县、江阳、犍为都是四川地名。庖厨俑的存在,也可以侧面印证在当时,川菜已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