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摄影 华小峰
2月1日,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主办的首届“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年度人物推介活动举行。活动上,发布了首届“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年度人物、首届“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年度新人,《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微纪录片也正式上线。
为贯彻落实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的“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社会关注关心文物修复事业,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省委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2023年成功举办了四川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在此基础上发起了首届“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年度人物推介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申报、资料评审、专家评议、社会公示等程序,评选出年度人物卫国、卢引科、杜少飞、李建忠、袁东珏、黄维勤、曾帆、樊斌,年度新人杨平、邹若然、曹元元、黄琳。
文物修复,久久为功。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文物技能人才培养,持续强化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如今四川文物修复师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在一代代文物修复师接续奋斗之下,一件件古老文物穿越时光、重现光彩,展现巴蜀文明的神秘璀璨。
活动上,还特别邀请上海博物馆青铜修复专家张珮琛、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专家杨泽华、“大国工匠”三星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以及文旅达人四川爽妹儿、蜀三少等进行互动分享,讲述文物修复更多背后的故事,走进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平凡而伟大。
当天,12集《妙手匠心》文物修复微纪录片举行上线仪式,将记录和展现四川文物修复人们施妙手,擦去历史尘埃,旧时文光今重现;展匠心,赓续传承薪火,名家更有后来人。
年度人物
卫国 四川博物院
足迹遍巴蜀,沧海横流显砥柱,桃李自成蹊,薪火相传守初心。三十年难凉热血,赤子心光芒犹在。邛崃、盐亭、泸县、甘孜……几十次独立完成文物病害调查和修复路线设计,重新擦亮无数个石刻珍品的动人光彩,他用坚实的脚步回答了自己的热爱。
卢引科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他用准确传神的线条,0.1MM的精度,精确科学地提取文物的“身份密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透过手掌的温度,对话华夏先民,用绘图的形式复原中国古代历史,制作文物“个人档案”。
杜少飞 四川博物院
他是时间的守望者,用双手拼贴时间的图画;他是技艺的传承人,用妙手恪守保护文物的初心;匠心筑梦十五载,他修复书画千余幅,用“创新”为文物注入灵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挽狂澜于既倒,他让文物绽放新生。一笔一画,是对往昔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李建忠 四川省川英文化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行走山乡,泥土留下少年成长的印记;钻研灰塑,妙手把青瓦灰泥化为神奇。前辈的言传身教,个人的苦心孤诣,张飞庙修复、云台观修复、蒙顶山禹王宫灾后重建……把壮美恢弘写进历史风霜,用匠心赤诚装点时间痕迹。
袁东珏 四川省图书馆
“秀操作”,修复故纸古籍,复原“蝴蝶镶”装帧形式,用双手拼接时间;当名师,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向大众传播古籍修复知识,用匠心点亮传承。四十余年青灯下,五万五千黄卷新。
黄维勤 四川东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巧匠妙手,补全雕梁画栋;赤子情怀,重塑玉宇琼楼。他是能和木头说话的人。三十余年坚持不懈,接过父亲手中的墨线,画出一丝不苟的笔直,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撑起历尽沧桑的梁柱。
曾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他是“细节控”,历时数载带领团队整理出五十余件赵廷隐墓陶质彩绘陶俑;他是“魔术师”,从老官山汉墓、商业街船棺葬、金沙遗址腐朽的残片中,还原历史的遗珠。精研陶瓷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为零落的残片找到应许之处,为遗失的颜色补全和谐的一笔,事不厌其细,功不厌其繁,于毫厘间显定力,于细微处见真章。
樊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两千余件文物,20余项各类文物修复,近三十年的旅途,坚定依然的行者。三星堆、城坝、罗家坝,亲历巴蜀重要出土文物修复,用言传身教培养后续力量,用科技创新穿透时间迷雾。坚持守正,不忘创新,擦去青铜器上的灰尘,还原它本色的华彩。
年度新人
杨平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十一年,四千多个日夜的历炼。琢磨中苦钻研,细节中求成长。青铜冰冷,却练就热络匠心,在三星堆遗址重见世人的过程中,他勤勤恳恳,贡献自身力量。他是传承者,传承着历久弥新的技艺;他是探索者,探索着与时俱进的技术。十年如一日,得以对话千年过往,耕耘古迹,于尘土中拼图历史。
邹若然 四川博物院
世界很大,容得下千年墨香;世界很小,只有她与书画长夜相伴,用笔触记录成长,用苦练积累力量。从都江堰到宜宾,从泸州到成都,上百件文物的邂逅,数千天的坚守,在她身上,是Z时代年轻人的坚持、果敢,从自己出发,是对文物修复的热爱,从时代出发,是新一代文博人的青春活力。
曹元元 四川博物院
无数文物从残缺到完整,见证了她从懵懂到成熟,合江县乃至泸州地区完整修复汉代陶棺、历时一年完美修复的宋龙泉窑青瓷五管瓶、川博馆藏一级文物汉代说唱俑修复……她接过前人手中的残片,继续搭建时间的城堡。裂缝的弥合,记录新生代的成长,文物的完整,书写文物修复后继有人的承诺。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黄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她是江口文物的“守护者”,是保护出土文物的“定海神针”。30余项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数几百件文物修复,上千幅考古绘图,数万件出土文物的日夜守护。用肩上的担当,为文物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