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 瘦西鸿:蜀履:三台三刻(组诗)

2024-05-24 18:19: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瘦西鸿

水刻

1
郪江是一把瘦削的弯刀
每年的汛期
都要把它 重新磨亮一次

翻卷的刃口 在浅丘的山峦间
一年 又一年
雕刻着沿岸的时间

而在郪王国 古老又斑驳的遗迹
用两千多年的水滴 逶迤连线
直到在洞穿的记忆里 刻出王国的容颜

2
修建鲁班水库的人 几乎都老了
汗水堆码的堤坝 坚硬中有点黢黑
在两山之间 顽强地咬着牙

当细雨把天空与湖面缝合
每个人眼睛里 游走的水纹
都会溅在对方的眼睛里 洇开朦胧的山水

五线谱上游走的音符 来自鲁班湖
当年那些匍匐的人 喊出的号子
像蝌蚪一摇一摆 去到时间的湖底

3
沿着浅丘无涯的雾岚 水鸟的啼鸣
也在镌刻高于翅膀的风声
宣纸上游弋的骚墨 浸染出不绝如缕的潮涌

在三台 所有的水都在忙于镌刻
越过时间的岸 阳光掀起波澜的刨花
打磨着潼川古镇廊桥上 一只小兽的牙齿
你如果会饮酒 最好一日三台

让烈焰锋利的刻刀 剔除骨子里的软
再刮掉浮生的疑虑与羞耻

木刻

1
地主庙或王爷庙的门廊 古戏台的檐口
木匾上悬着的刻痕 即将风化殆尽
古老的郪江 藏在刻痕的最深处

一个王国的背影 在木头年轮里回旋
亮晃晃的刻刀 反复在木纹里剜割
只触到明朝至清朝 郪江道局促的通道

而坐在郪江古街 老榕树下数蚂蚁的老人
看着树包石或者石包树 居然在打盹的间隙
放过了一只 快要啃到他骨头的雄蚁

2
如果在云台观 向道士请教道教的三台
风会轻拂交合的树冠 遥指门匾上的题刻
上台的文昌帝君 胡须吹拂天地

而中台星君 双手拿捏的贵贱祸福
早已风化为满地暗影 顺便把下台星君
掌管的生死祸福 也提前抹去

被雕刻的道心 还横在门梁上
挡住皴裂的树干 那一个掉了笔画的字
正好被屋顶的月光 扶正腰肢

3

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刀刃刻削木头 把传说掌故请出来
三台在自古传承的手艺中 栩栩如生

那个低头刻字的人
把木头挖出一道道 巨大的裂痕
时间蜂蛹而入 填满了灵魂的浅坑

飞旋的年轮 一直在木头里旋转
三台的丘陵匹配出那么多森林
足够刻下 时间流浪的水声

石刻

1
两千多年前 郪王国的后山上
响起叮叮当当的戳石声 一个王朝
最后只有两千多人 蛰居于高高的崖墓

金钟山的腰部被掏空 密如蜂房的墓室
刻下理想的生后事 遗迹绵延到今天
身份随骨头风化 修好的未来已模糊不清

只有睡在墓主身边 殉葬的石头器皿与牲畜
还在虔诚地对抗着时间 阴刻与阳刻
也都已凹成巨大石坑 盛满生命的灰尘

2
从古郪道 蜿蜒两千多年前的脚印
走到九龙桥洞 水声呼应着石墩的刻痕
来往的人群面孔一闪 如今杳无音讯

只有潼川古城 在原有地基上翻新
一座北方明清风格的城池
从三台的石头里 重新活生生长出来

站得最高的 依然是牛头山的杜甫塑像
一年零八个月 写下的一百余首诗
每首诗都是一级石阶 引我跨过疮痍疾苦

3
每一道石碑 都连着一洞门廊
如果从三国遗址五层山 望过去
一印高悬照明月 五泉上涌闻水声

石刻的对联 联着竹编与玉雕
而皮影与脸谱 又用深深的皱纹
封锁了石头上月光的青苔

有人用红色涂料 彩绘出三台的血脉
透过时间滚涌的河流 唯有一方石头
镇住了山河 向远古微倾的脊骨

作者简介:


瘦西鸿,本名郑虹,客家人。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刊》《诗选刊》《北京文学》《中国文学》《作品》等国内300余家文学刊物发表诗歌作品3000余首,有500余首诗歌入选各种选刊选本。获“四川文学奖”、“川观文学奖”等20余项。已出版《方块字》《瘦行书》《客骚》《灵魂密码》《如此干净的身体》等诗文集10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