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罗伟章、卢一萍对谈凸凹,探讨理想城市生活

2024-05-19 19:46: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四川文艺出版社供图

5月19日下午,“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城市?——凸凹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安生》新书首发暨分享会”在阿来书房举行。著名作家阿来、罗伟章、卢一萍与《安生》的作者凸凹齐聚一堂,进行文学对谈。


活动现场

《安生》是一部以城市生活和社区治理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入选“2023年度四川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四川省2024—2025年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荣登“2024年2月百道好书榜”文学类好书、“《全国新书目》2024年4月荐书单”作品。凸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西部城市别墅社区中的人生百态,引发了对社区文化、人际关系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凸凹

分享会上,凸凹首先分享了创作《安生》的初衷和灵感来源。他表示,《安生》写了一个有“院子”梦的文化人,从买房、卖房、装房、入住、生活的个人经历生发的当代都市故事,而创作《安生》的初衷,源于对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在追求稳定与安宁时所遭遇的种种挑战和内在矛盾的敏锐捕捉。小说的许多情节取材于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凸凹坦言,“人生就是不得安生后的挣扎、反抗、无奈与苟且”,而小说的所有工作,“是在社区的针尖广场上浮雕人物、深镌人性,让‘不得安生’,转化为‘得以安生’”,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反映当代城市人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求。


卢一萍

阿来、罗伟章、卢一萍就《安生》中的社区文化、人际关系、人性博弈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阿来

小说《安生》的一大特点是对于主人公萧不系性格刻画中“幽默”这一特点的呈现,对此,阿来认为,“幽默”是人在尴尬或痛苦经历中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常常陷入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中,而这一过程往往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结果,此时“幽默”和“自嘲”成为一种自我批评的方式,帮助人们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而小说正是通过这种幽默自嘲的呈现,让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但同时,所谓“幽默”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呈现,而不是刻意而为之的“油滑”。《安生》这部小说在这一方面处理得比较好,没有特意去“搞”笑,而是通过一种自然的强调表现出幽默感,从“幽默”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是合格的。


罗伟章

罗伟章表示,真正的人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和拥有上,就本书《安生》而言,房子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为了人们财务分配中的核心。但对房子的追求仅仅是一种伦理意识的体现,而非真正的人性。他认为,小说中写到的房子并不是简单的蜗居或豪宅,而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房子。这种房子更能反映出现实中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他也提到了小说中对虚荣这一人性的描写,认为虚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东西,能促使人进步,但前提是不害人害己。


作为《安生》的最早一批读者之一,卢一萍强调了长篇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模糊的,那么这部小说就难以成功。他特别提到,“萧不系”这一人物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个人物具有开创性,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人物形象的描绘,这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卢一萍老师还讨论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它也反映了现实,甚至可以作为研究现实的一种证据。他举了王笛写成都的例子,说明小说能够捕捉到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特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