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揭幕

2024-06-07 20:49: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6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展览分4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成都江渎庙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成都城市气质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四川博物院还发布了“江渎小王爷”IP形象,并宣布开启江渎文化物证征集。未来,和江渎神有关的文物将开辟专题馆单独陈列。


展览现场 四川博物院供图

对天地日月、大地江河的崇拜,是古代先民对大自然既亲近又敬畏的一种原始质朴的心态。崇江祀河,传达出人们渴望水旱从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愿景。《史记·殷本纪》载:“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下最重要且各自奔流入海的河流有四条,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今已不存),称为“四渎”,而长江为四渎之首。两千多年来,对长江之神的祭祀,是历代王朝最重要的国家典礼之一。

秦统一天下后,确定在蜀地祭祀长江。西汉初年,在成都修建了供奉长江之神的江渎庙。东汉时期,在长江下游接近入海口的江都(今江苏扬州地区)也建立了江渎庙。其余朝代和其他地区,虽偶见沿江一带设江渎庙,但长江之神自始至终千年未变的专祠,均在成都。两千多年来,江渎庙经过无数次的修建、荒废、重建,直到20世纪初依然存在。到上世纪60年代,祠庙老建筑才因成危房而被拆除,其旧址为文庙西街今成都中医药大学汪家拐校区及相邻地区。


江渎神像 四川博物院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江渎庙供奉的三件铜像,如今均完整保存于四川博物院北门广场东侧的廊亭里。主尊长江之神高2.88米,顶束发冠,蟒袍玉带,两侧二女神像高1.8米,霞帔凤裳,端庄淑仪,铸造工艺十分精美。三件铜像背后的衣袖位置刻有题记,记述因之前的神像已倾斜下陷,于是在明成化六年(1470年)冬季最后一个月的一个吉日,蜀王命人铸造了这三尊神像,其中包括长江之神、两位女神和四位金童玉女。铸像的同时,还刻有一通碑记,增建一所后殿和钟亭、鼓亭。

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渎庙1911年改建为南城小学之后,原庙内铜像等在1924年移至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收藏,上世纪50年代转交至四川博物院。江渎庙铜钟则收藏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内。


江渎神IP形象 四川博物院提供

四川博物院的“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以文物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人们对母亲河的崇拜与热爱。这一展览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四川博物院将继续征集江渎文化物证、修复江渎神像,开辟专题馆展示江渎文化。作为四川博物院体量最大的铜像,“江渎小王爷”的IP形象也正式发布,未来将围绕IP开发相关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