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才
端午的月光
今晚八点的月光是旧的,从前的
也是陌生的,端午的
我在锦江之畔坐下来,看月光
从黄昏的楼台,落下来,又缓慢地
从江面上走过去
今晚的月光,似乎有些许的不同
在我的眼里,此刻的月光
带着童年的记忆,带着楚人的怀念
带着一个诗人,叩问天地的悲怆
当我从寂寞的江面望过去
夜色接近于沉浮、混沌,接近于
一个无法求索的夏天
风吹过万物,也吹过端午之上的月光
除了阴晴和圆缺,我看不出
更多的变化与不同
端午读屈原
那一年的端午,你如一只鸿雁
背负一阙江山,涉水而去
且不管阵阵冷雨袭西窗 ,凄凉幽寒
空寂的汨罗江边,花随人散
只剩下残枝疏影的事物
记忆一个大夫的“逸响伟辞”
从此,半卷诗书问天涯,一身抱负
在历史的漩涡中,化入万千忧伤
又是端午,我们挽起《离骚》《天问》
《九章》,挽起你的香草美人
驻足浪花烟雨的河畔
醉看长亭默立,龙舟竞渡
如何让一只灰鹭,穿过千年的沧桑
与你互诉凄苦与衷肠
五月的江天
我不知道,或难以确定
什么时候,一束艾草可以成为
一个节日的信仰
芳兰独秀,倾诉的是形式,还是内容?
栖身于花朵,只有凝神静气
才能听见,一个诗人的《天问》与叹息
凛冽铺在脚下,孤独落满纸灰
你用《九章》的笔法
写蓝天之下,挣扎的优雅
你以《离骚》的宏论,记录人间
浩荡的歌哭
一颗悲愤的诗心,抱水于怀
让滔滔江水,流成了泪河
一串湿漉漉的诗章,挂在橘子树上
每一个枝头,都能长出
经世济民的果实
江山社稷,内涵如此的深奥
岂是一介书生能弄通
大地苍茫,已看不到一件完美之物
你打碎的镜子
蒙尘如霜,谁也难以修复
看五月江天,龙舟激荡,浪花低吟
百转千回的呼唤,始终无法打捞
沉舟、往事和神秘的秩序
一个诗人的上下求索
每一个踪迹,都是生生不息的启示
面对一江潮水,湛蓝或浑黄
都不过是一粒流沙。只有看不见的手指
才能检验,沧浪之水
如何濯我足缨,清澈几许?
致蓝花楹
你好,蓝花楹。在这样的清晨
遇见你是我的缘分
知道你的名字,是因为你的突然
突然的花开,突然的铺排
有一刻,我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水域
一群湖水般的眼睛
紧盯着我的窗口,每天的日出日落
你都是沉默的知情人
你好,蓝花楹。你的形状、颜色和情绪
无关乎其他,只关乎审美
我得好好看看你,你骄傲的过去
你低调的现实与未来
你的每一棵枝条,都适宜于想象
每一片花瓣,都充满斑斓
这无聊的尘世,因为你
又多了一些情趣,一些干净的日子
你好,蓝花楹。你的超凡脱俗
让我无法理解,一种植物的生存哲学
你不关心三尺之外的咖啡、蔬果
以及燃气的价格
只和我分享,蓝天之下
蓝色的歌剧、鸟鸣,以及一朵白云
阴晴不定的表情
你像一个春心荡漾的少女,风来雨去
始终保持,无需修剪的美好
花开花落,自由而任性
总是让不一样的鸟类,把我的夜晚
叫得如此的幸福与陌生
似乎只需一个雨季
就可以把蓝色的格局,绵延千年
黄昏的蝴蝶
落日漂浮不定,像一只蝴蝶
系在绵延的河流上,有风失去影子
无风就改变流向
码头寂静如黄昏,我们徘徊于
河畔与草木之间,欣赏远处一对老人
反复练习,城市生活的节奏
这些时间的河床,带着植物的刻度
将忙于生计的船工和喧嚣
聚拢又分离,漫不经心地释放
自己的平淡与从容
我不想回头,去捡拾少女的遗梦
也不在乎,对那些苍老之物
谁还会保持认同
只想让对岸的小船划过来,送一些静谧
虚空与艰难至深的时光
我的视野开阔,仍有一些浅滩、渡桥
无数的色彩,尘埃及悲观
随落日远去,又回来
雨中的光影
一个晚归人,徘徊雨夜的巷口
街灯微妙而低调
春雨欣然落下。这些高处的光芒
与低处的流水
并存于同一片社区,相映成趣
我登上建筑的高处
临窗观望,一个城市的夜晚
如何被万家灯火重构
那些器物上的光亮,旋转、起伏
绵延不断。像一只夜莺
在雨中高歌。那些跳动的音符
那么轻盈,那么欢快
哪里有灯盏,哪里就生动起来
光与影制造的梦境,总让人出其不意
谁领悟个中奥妙,谁就可以
用一盏孤灯,与夜晚对话
【作者简介】李永才,重庆涪陵人,现居成都。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及文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