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国家“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项目组近日召开修订方案审议高端论坛。记者从项目责任单位四川大学获悉,目前项目组已初步制定了修订方案和修订细则,搭建了修订成果数据库,修订数据已达6000余条,其中包括了梳理发现字音问题1000多条、专家考释的疑难字3000余条及其他内容,为未来字典的全面修订打下了基础。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语言文字学专家针对修订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22年2月,《汉语大字典》修订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项目。同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将“《汉语大字典》修订”确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责任单位为四川大学。
修订工程于2023年3月10日正式启动。一年多来,项目组遵循“订严补慎”的原则,针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形、音、义和引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诊断。据介绍,此次修订,适度增补字头是修订的主要目标之一。此外对于所有补收的字头,按大字典修订方案的统一标准,完善字形、注音、释义和引证,并沟通字际关系。
一年多来,《汉语大字典》针对字形、字音和疑难字的修订等工作已经启动,同时为了实现数字化动态修订,数字化修订平台也正在规划和设计,记者了解到,未来项目将紧密联合全国最前沿的学术力量,在10年内分阶段完成《汉语大字典》的修订,修订专家将对字头、古文字字形解说、注音、释义、引例等进行全面审定,让这部荟萃了汉字形音义历史的大型语文字典继续保持学术上的先进性与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