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两部重量级字典在蓉发布

2024-07-02 18:04: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7月2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纂50年座谈会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新书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辞书学理论和方法编纂而成的古代汉语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开始编纂至今,这部字典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这50年里,这部字典进行了5次修订,累计印刷近200次,发行量逾3000万册。

2021年,商务印书馆启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修订工作。商务印书馆委派骨干编辑担任责编,调用资深编辑审读全稿,安排核心校对员工参与校对。在编校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意见,多数被作者采纳。经过修订,第6版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发布仪式上,除了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与公众见面,与四川教育出版社联手编纂出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也正式亮相。该书贯彻中国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思想理念,参照已有的古代文化类辞书,结合当下中小学文言文学习要求,以辞条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活动现场

据介绍,无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修订工作,还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的编纂工作,都始终把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价值,增强释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知识获得感作为重要目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对一些条目的释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帮助读者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如“褒”字条的“古国名”义项,增加了古褒国“在今陕西勉县东南”这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进行古今对照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词条的编写,也十分注重突出文化性和故事性。如“巷”字条的释文,征引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寻常巷陌陡增文化魅力,又引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进一步增加了词条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此外,两部辞书都附有《中国历代纪元表》,以一表贯通上下五千年,可以帮助确定传统纪年对应的公元纪年,方便读者阅读古籍及文史著作时对照、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附录还有《古代汉语语法简介》和《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简要介绍古汉语的语法知识,指出掌握词汇、语法、音韵知识,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历史文化知识等要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附有《词目分类索引》和《词目异称、合称索引》,对全书词目加以分门别类,灵活对照,不仅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查检需求,而且将全书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照应紧密的知识体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蒋绍愚表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代汉语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化。我们不能离开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来学习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解释字词含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介绍文化知识,两部辞书搭配使用,语词、百科兼备;从字词学习、语言表达等层面,进一步延展到古代文化知识的习得范畴;在现代语言学、辞书学、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框架下,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基础而又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