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聚焦四川省川剧保护发展热点难点,将四川川剧保护发展成果总结提炼上升为地方性法规,通过抢救性保护、人才培养、剧目生产、院团建设、研究普及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决川剧传承发展面临的基层院团濒临消亡、从业人员紧缺等现实问题。
川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巴蜀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今年7月底,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川剧保护传承条例,9月1日起同步实施,为川剧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文化领域开展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此次川剧保护传承立法,不仅是推进川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川剧保护发展、回应群众期盼的“及时雨”。《条例》出台后,广大川剧从业者、爱好者纷纷点赞。即日起,川观新闻推出川剧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采访,共同探索川剧保护传承之路,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
声音
长洲剧装川剧服饰创始传承人、服装设计师 古丹妮
记者:您成长于川剧服饰制作世家,继承父亲传统手艺,成为成都市川剧服饰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鼓励创新,作为“90后”川剧服饰制作人,您带领“长洲剧装”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古丹妮:2014年我接手剧装厂,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川剧和川剧服饰,我们在保留传统川剧服饰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尝试做一些提升改良,对川剧变脸服饰进行创新设计。针对有个性需求的演员,尤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红艺人及年轻演员推出川剧私人个性定制。这类创新设计的服饰,得到了很多川剧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喜爱,有的演员还有意识地为自己定制的服饰购买版权。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发展个性化、定制式、非传统化的川剧服饰,探索川剧服饰制作新路子。
记者:《条例》中明确将您所从事的事业纳入川剧保护传承的对象,这对于“长洲剧装”改善现有困境有哪些推动作用?您对所从事事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古丹妮:《条例》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认同我们的职业,我们也将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借此机会拓展学习渠道和发展平台。
回归川剧服饰制作技艺,我们也将继续发挥匠心精神,以发扬传统技艺服饰的美作为根本,在色彩、图案花纹及其他元素上探索更多创新亮点,制作出能让演员和观众耳目一新的产品。另外,我们也将积极开拓市场,以传统服饰元素为延伸点,推出更多“90后”“00后”接受的文创产品、文旅融合产品,以川剧服饰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