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东周社提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首《蜀道难》,唱响一部大史诗;“把我辘辘的饥肠/熊熊烧烫,交给了火锅/蜀入了我……”当余光中的《入蜀》回荡在耳边,融入血脉的乡愁油然而生。
8月21日下午,由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组织部、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成都市金牛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事处承办,东周社执行举办的“咏蜀道·写成都 —— 金牛诗会”在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东周社艺文美空间举行。尚仲敏、李铣、李永才、赵晓梦、李斌、马驹等著名诗人与周东、海光、姚东伯、王安冉等朗诵艺术家、主持人齐聚一堂,围绕蜀道与蜀城构建的千年文脉,新体诗与古体诗的审美艺术,通过朗诵与对谈的方式,诗意回望蜀地文明。
活动现场
成都是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金牛是人文荟萃的诗歌盛地。作为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金牛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历史璀璨著称,以风土清嘉闻名,以诗文繁盛享誉;蜀道,总长一千余公里的小路,就像一条项链,串起三千多年中华民族改造自然、沟通往来的史诗。
近年来,金牛区对诗歌文化的重视成程度早已对“文半城”的品牌树立打下扎实的基础。日前,金牛区开展了以蜀道、蜀城为主题征集诗歌的活动,收到了无数大作佳篇。“咏蜀道·写成都 —— 金牛诗会”的重头大戏之一,就是仿照古人“曲水流觞”诗词雅集的方式,择机选择征集入选的诗人上台对其作品做分享,并通过艺术朗诵家的“声情”演绎,展开蜀地文明的绚烂画卷。
周东首个分享的作品,来自梁平。梁平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写下长诗《蜀道辞》,首发于《诗刊》2024年2期。他以辽阔的胸襟和饱满的激情回望、分拣、缕析和思辨,提交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诗篇。而在这次的征文中,梁平以一首《茶店子》再次对历史发起追溯,“茶店子名号一百多年前,还是路边搭建的几间茅草棚……”
活动上,海光朗诵了《蜀道辞》中的《古蜀道》,王安冉朗诵了《茶店子》。通过两位朗诵艺术家的诠释,蜀道穿越千年而来,字里行间,皆是文明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随后,海光、姚东伯、王安冉先后朗诵了李铣《金牛坝》《驷马桥》,赵晓梦《金牛三章(组诗)》,李永才《曹家巷的日子》《题驷马桥》,周东《出发 驷马桥的往还》,李斌 《在天府美术馆喝咖啡》《在金牛图书馆听诗歌讲座》,尚仲敏《杜甫》《金牛》,马驹《府河颂》,这些诗,将金牛区的文化地标一一囊括,把“金牛古道”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朗诵了一位来自金牛区的诗人梁易知创作的四首诗,包括《度秦岭》《七月七日过新都王铭章将军墓》《锦城绿道踏青》《国庆日咏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与众不同的是,他全部采用了古体诗的体裁,既传统,又与时代结合,令人耳目一新。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工作委员会创作部部长、湖南省诗词协会湘江诗会会长吴晓晖还特别对这些诗进行了品评,点赞其意趣盎然,韵味十足。
诗、韵交织中,金牛道上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天道酬勤的蜀人,从成都“金牛坝”出发,经驷马桥、天回镇,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剑门关,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而至长安……
正如主持人周东所言:“今天的诗会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是金牛区'文半城'的展示,是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声声川江号子和呐喊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