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广州,阿来详解:我为什么讲杜甫?

2024-08-16 19:35: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文/图

8月16日,2024年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在广州开幕。作为首日的重要活动之一,“书房里的诗韵——从《阿来讲杜甫成都诗》谈起”亮相广州方所,这场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与广州市作协副主席王威廉的对谈,吸引了线上线下无数读者的关注。与其说是对谈,不如说是阿来的一次详细的“答疑”。王威廉一开场就抛出问题:“阿来不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吗?为什么突然开始讲杜甫了?”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协主办,阿来工作室、阿来书房、上行文化等承办。


王威廉(左)和阿来(右)

对于大家的疑问,阿来直言:“不是我要讲杜甫,而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杜甫?”阿来说他从当下的阅读中发现,读者读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故事和人吗?他认为不应该只有这些,“作为写作者,我们在故事之外,还希望提供一个审美,那就是'语言'。我的小说,如果让我只写故事曲折的小说,我不太愿意,文学有更重要的任务,或者说一种责任,那就是杜甫所说的'别裁伪体亲风雅',我们要追寻那种雅正;杜甫还说'清词丽句必为邻',好的修辞是写作者的天职。”阿来表示,文学家的责任就是用语言来建构世界,而我们的前人,从诗经时代开始以来就积累了这样的审美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应该读杜甫、李白、苏东坡。

至于为什么会专门讲杜甫在成都,阿来说:“成都以一座文化名城存在,文字的记录非常重要。书写成都,最优美,数量也最多的,就是杜甫了。”杜甫在成都5年多时间,写下200多首关于成都的诗篇。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城市的气象,无一不在他笔下清晰呈现。这种“诗歌本”式的记录,在阿来看来,除了给文学史留下宝贵财富之外,还对城市史大有意义,“在杜甫入川之前,没有人这么细致地观察过成都风光,也没有人以这样的审美格调来表达过。杜甫是给成都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最早定下基调的那个人。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的诗意。甚至可以说,唯有跟文字、文学联系起来,一个城市的文化生命才会真正产生。”

谈起自己的讲诗方式,阿来也分享了他的与众不同。“如果讲词意的阐释,我可能不及某些大学的专业教授,大部分讲杜诗的方式就是讲字、词、句的意思,写作、修辞的技巧以及思想意义,但是我不太想这样讲,我想讲一个人,还原他的生活,他在他的写作上焕发光彩,那些光映照了我们这些陷于庸常世界的人。”阿来感叹,杜甫留下了一份伟大的遗产,他建构了中国的语言,丰满了中国诗歌的精神,我们应该向杜甫致敬。

听着阿来侃侃而谈,王威廉感触颇深。他感叹:“阿来作为有着大的精神体量的作家,重新解读杜甫诗歌,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如何理解真正的诗意?什么是真正的诗意?阿来给出了深入的阐释,真正的诗意一定是超越语言,跨越语言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