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的立体织锦:探索多层次构建的魅力|西岭雪·舞蹈评论

2024-09-28 08:44:16来源:中国艺术报编辑:黄勇

罗西

舞蹈演员作为舞台上的灵魂人物,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为基底,更需精准掌握身体作为情感传递的语言。然而,当前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舞台上常展现出技术有余而情感不足的现象,即在追求动作规范与技巧高度的同时,忽略了舞蹈背后的情感表达与灵魂注入。缺乏“心里的东西”,即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的细腻捕捉与真挚流露,使得表演显得空洞无物,难以触动人心。作为从舞台一线深耕多年的演员,到如今转型为教师,笔者深刻洞察到舞蹈表演的真谛远非舞台上片刻的闪耀所能涵盖,其灵魂深植于舞台背后的深厚积累与不懈追求。如今舞蹈表演行业的从业者亟须强化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化对世间百态的感悟与理解,方能赋予舞蹈更深邃的内涵与情感力量。基于此,本文试从内心情感、动作设计以及情感递进的融合等角度,剖析舞蹈表演中的多层次构建。

舞蹈表演需要从内心情感上接受并展现艺术的真实。前不久,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凭借其充满生活肌理与质感的独特体验,脱颖而出、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中国歌舞剧院推出的《舞上春》同样令人惊喜连连。这些文艺作品在带给人们喜悦与惊喜之余,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主创团队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丰富的生活体验。《舞上春》的演员凭独特的风格与深情演绎,创新融合考核与表演。舞剧演员以身心归零为基,展现精湛肢体与饱满情感,打动人心的是其舞台信念与生命力。表演艺术都是相通的,演员要想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或者让自己的表演能让观众过目不忘,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不可缺少。因为演员的表演源自“生活的真实”,才能转化为“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体验才能将这些情感带到舞台,才不会让观众感到陌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产生共鸣,这是内心情感不可或缺的真实经历。

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作品《归义》和《雨后》为例,男子群舞《归义》再现了将士们出征时的威武雄风与澎湃热血,展现出将士们“不收河西终不还”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勇士精神。女子双人舞《雨后》则成为这届评奖中大众学演次数最多的舞蹈作品之一。这两个作品气质迥异,但演员都精准把握住了关键的情感语汇:男子群舞展现的是“英勇”与“澎湃”,其语言层次中的情绪都洋溢着热血之感;而女子双人舞则捕捉了“清新”与“悲切”,将青、白二蛇雨后游湖的清新之境与睹伞思许仙的悲切之情相互映衬,深深感染了观众。如果这两个作品的演员对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没有深入了解,他们也不可能在舞台上刻画出如此鲜活的形象,所呈现的作品自然也无法打动人心,更遑论感染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如果舞蹈演员在内心情感上真正接受并充分展现了艺术的真实,就能够触动观众的心弦,使他们在观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欣赏与尊重。

舞蹈表演需要在动作设计中展现并塑造真实的艺术内涵。舞蹈表演作为一种以肢体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表演艺术,其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舞者向观众传递情感和信息的独特语言,这些语言都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以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之作《秦王点兵》为例,其动作设计紧密围绕“俑”的质感展开,舞者五指并拢、略微弯曲,仿佛手握古代兵器。动作的节奏顿挫有致,柔美与刚劲并存,二者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编导仅用四位舞者的舞蹈就营造出了舞台上秦军千军万马的壮阔意境。同时,编导和演员们精准把握住了将士们身穿盔甲、英勇无畏的角色形象。在这里,有力的动作节奏并非柔和绵延的长线条,而是铿锵有力且充满力量的顿挫感,这种“兵马俑复活”的卡通式交叉感也成为该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上“旋子三百六”“空中腾跃劈腿”“朝天蹬”等技术技巧的运用,也成为这个作品的专有特点,进一步凸显了其艺术魅力。

舞蹈表演要求舞台上真切地展现出情感的逐步递进。当舞蹈演员清晰地知晓自己要表演的内容、如何演绎以及具体的表演方式时,一个作品在舞台上的情感便能层次分明地递进展开,引领观众逐步深入作品的审美世界,进而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深意。例如,笔者去年在国家大剧院观赏了由青年舞蹈家肖雨、秦熙主演的“轻喜剧”现实题材舞剧《歌唱祖国》。在剧中,肖雨饰演的“王莘”面对自己创作的歌曲作品的失败与成功,其情感与大众所熟知的情感历程相契合,剧中其与秦熙饰演的妻子“王惠芬”共同坚守、相互陪伴,不仅触动了观众的心弦,也深刻体现了编导通过角色情感的递进来打动观众的艺术手法。又如,在中国歌舞剧院的经典舞剧《孔子》中,青年舞蹈家胡阳饰演的“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世道,痛心疾首却无力回天,只能怀揣着救世济民的政治抱负,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在旅途中目睹了国家的困苦与权臣的专横,一次次满怀希望却又屡遭打击,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坚持传播儒学思想,展现了强烈的拯救苍生之愿。这种戏剧冲突的层层递进,使得舞蹈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能够真切地展现情感的逐步深化,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之中,为作品增色不少。因此,若舞蹈能在舞台上真实且细腻地展现情感的逐步递进,演员的表演便会赋予角色以灵魂,从而成功地感染并打动每一位观众。

舞蹈表演不是简单的面部表演,也不是简单的动作堆砌或技巧的展示。成功的表演能让观众与演员在无声的对话中,构建起情感共鸣的桥梁。肢体语言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一举一动、一回眸,就能引领观众穿梭于现实与意境之间,直击观众的内心。成功的舞蹈表演应该精准把握内心情感、动作设计以及情感递进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演员的角色展现充满生命力与希望。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师,二级演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