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道观天下,大蜀道文化特展已接待观众45万余人次

2024-09-20 15:39: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展厅观众熙熙攘攘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记者9月20日从四川博物院了解到,“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自7月在四川博物院开展以来,近400件/套精美文物徐徐展开了蜀道这部中华民族适应自然、奋斗图强的壮阔史诗。一条大道观天下,展览揭幕后接连迎来观展热潮,迄今已接待观众45万余人次。


观众在展厅参观

一条交流的大道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西周时期的三年兴壶、唐三彩陶骆驼……9月20日上午,四川博物院蜀道展厅内,观众熙来攘往,在文物面前久久驻足。

展览总策展人、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介绍,本次展览汇集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全国66家参展单位,展出与蜀道主题相关的文物近4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到了88件/套。展览立足蜀道多年的学术研究和蜀道考古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解读蜀道历史文化,展示蜀道的开辟与发展过程,以及蜀道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诠释蜀道传承千年的工程智慧和生态智慧,再现了大蜀道上的自然与人文。


铜人面具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精美文物无声讲述着蜀道这个中国交通史上的奇迹,展示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伟大进程。


唐三彩胡人骑马俑 唐 乾陵博物馆藏

蜀道开凿起于何时?展览显示,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通过秦巴山脉中的天然谷道开展交流。夏商周时期,从关中到达巴蜀地区的通道不断拓展,为后来蜀道交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蜀道更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多件文物揭开了蜀道背后的文化交流。

在展览第一单元,四川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覃父癸铜觯和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出土的铜觯看上去极为相似,“有学者认为,四川博物院的这件铜觯,当是商末周初蜀人助周伐纣后,周人对蜀人的赏赐。这些赏赐便极可能由蜀道传入蜀地。”谢丹介绍。有意思的是,四川彭州竹瓦街出土的蟠龙盖青铜罍与湖北、辽宁出土的蟠龙盖青铜罍形制也几乎完全一样。据研究,竹瓦街的蟠龙盖青铜罍当为周人所造,后经蜀道传入蜀地。


覃父癸铜觯 西周 四川博物院藏

展览中,体现蜀道串起文化交流的文物比比皆是。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铜立人相似;巴蜀地区的特色器物尖底器,和陕西出土的商周尖底器也大致相似。尤其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蒜头壶,结果在绵阳、广元等地都有出土。“看了展览,真的很直观地感受到蜀道之上的文化交流。”来自西安的观众邢娜表示。


相似的器物出土地相隔千里。左 :蟠龙纹盖青铜罍 随州市博物馆藏;右:蟠龙纹盖青铜罍四川博物院藏

一场生动的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蜀道特展不仅文物数量丰、价值大,展陈方式也相当鲜活,配套的社教活动尤其丰富,让观众纷纷感叹在博物馆就领略到了蜀道的无限魅力。


人物花卉金后发钿 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蜀道天下险。步入展厅,既能在大屏幕上领略蜀道雄奇的自然风物,也能看到剑门关、明月峡等蜀道文化遗产的场景复原;蜀道之上,古柏苍苍,是历代地方官员和百姓悉心爱护的结果。展览通过多媒体投影、动植物标本展示等,还原了秦岭的生态场景,生动展示出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览不仅可以看,还可以玩。在“我与古柏合个影 ”互动场景处,不少观众排队“云打卡”蜀道明珠翠云廊,与隆中对柏、张飞柏等著名柏树合影留念;“闻香秦巴山”互动展示区,大家兴致盎然辨别起大蜀道地区当归、香柏木等植物精油的香味……一系列趣味互动设计,让蜀道观展体验更加独特。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和蜀道有关的诗词悬挂在一起,既营造出风雅的艺术氛围,也让观众逛至此处,可以在诗词中继续品味悠悠蜀道上的风华万象。

“体验感100分”“令人震撼” “受益匪浅”……记者在四川博物院官方微信上看到,蜀道特展收获观众如潮好评。截止9月19日,蜀道展全网相关信息达到了7842条,现场接待观众则达到了45万余人次。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观众能够立体感知蜀道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感受到蜀道开凿和使用数千年背后中国人迎难克险、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谢丹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展览,展览开放以来还推出了快闪微话剧《梦回蜀道》、蜀道“漆”遇记——蜀锦体验活动、蜀道“竹”够有趣——竹编体验活动等丰富的社教以及各种研学活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蜀道文化、感受蜀道之美。

9月21日下午,著名作家阿来也将在四川博物院带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讲座,和观众一起分享“古蜀道”上的诗文佳作。

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初。

所有图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