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守正创新应坚守传统魂、更具时代味|西岭雪·曲艺评论

2024-10-03 08:26:18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黄勇

王笑非

相声在当代的发展状况是喜忧参半的。从喜的一面来看,相比鼓曲、说书、杂曲等多数曲艺形式而言,相声拥有成熟的市场、广泛的受众、丰富的赛会活动、多样的演出平台,似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从忧的一面来看,新人新作生产机制不够健全、市场导向存在一定偏颇,加之脱口秀、素描喜剧、短视频等新兴幽默文艺形式的不断冲击,又使得相声的发展步履艰难。可以说,当代相声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声如何实现守正创新,如何解答“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成为亟待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想要推动相声更好地发展,从业者需要坚守传统魂、使相声更具时代味,在不断总结相声的艺术经验、传承相声的文化精神的同时,感受和书写真实鲜活的时代内容。

一是挖掘传统相声的经验技巧。

作为一个独立的曲种,相声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近乎完整地吸收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幽默经验。相声在形式上萌芽于先秦的优人讽谏、唐宋的参军戏,内容上则继承了历代优语、文人谐谑、民间笑话。不少传统相声作品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如《铃铛谱》,几乎全部照搬自宋代寓言集《艾子杂说》中的《营丘士折难》;单口相声《夫人属牛》则可追溯到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官府生日》。这些作品历经千百年的时光,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不断地打磨锤炼,最终汇集到相声艺术当中。可以说,相声是我国古代幽默文艺的集大成者。近年来,不少相声演员都参加了脱口秀、素描喜剧等演出,并惊讶地发现,这些流着外国血液的文艺样式,在技巧上竟与传统相声声气相通。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古代幽默在技巧、理论和审美方面,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相声所蕴含的丰富艺术经验,仍然待理论学者和创演队伍不断加以挖掘、研究、理解、学习。只有不断总结相声的艺术规律,才能继承我国千百年来幽默文艺的优秀经验、掌握相声乃至其他现代幽默文艺持续创新的艺术工具。

二是坚守传统相声的文化精神。

除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之外,传统相声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传承。从“优孟衣冠”“麋鹿触寇”,到黄旙绰、敬新磨等的滑稽谲谏,自古以来,我国幽默文艺就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声不仅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并进一步发挥出“轻骑短刃”的艺术锋芒,对于危害人民、破坏生产的丑恶现象,艺人们创作《牙粉袋儿》《揣骨相》《不正之风》等作品加以尖锐的讽刺,而对于革命实践与生产生活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则创作出《乘客之家》《海燕》《新桃花源记》等作品予以热烈的赞扬。可以说,惩恶扬善、爱憎分明,这正是相声现实主义精神的鲜明特征。

相声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热爱,正是因为相声始终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为人民表达最朴素、最真诚的意见与态度。相声艺术最为擅长的,是从小人物出发、替小人物立传,在讲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过程中,折射出一个宏大的时代面影。相声所讲述的故事,始终是老百姓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情感内容,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出发,替观众提炼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幽默隽语。这是过去百余年来相声艺术成功的根本保障。当代相声创作,也须持续坚守相声艺术的文化精神,认真处理生活与时代、真善美与假恶丑、笑声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唯其如此,相声才能始终保持文化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是拥抱时代、沉潜生活。

正如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所说:“凡是从生活中汲取养料的作品,生命力就强些,群众就喜欢一些,成功的希望就大一些;否则,得到的往往是失败……从生活出发,不仅关系到作品‘写什么’,而且关系到‘怎么写’,关系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相声的内容需要面向时代、扎根生活,这是相声“时代风味”的根本源头。

例如日前举办的第十五届北京青年相声节上,就涌现出了不少贴近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年轻的相声演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所产生的诸多新现象、新群体、新话题,像人工智能、直播带货、社交软件、网络文学,以及年轻一代的婚恋困境、社交困境等大家切身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成为相声的热门题材。但是,毋庸讳言,和近年来创作的许多新作品一样,不少作品虽然选题新颖,内容却容易浅薄、空洞、搔不着痒处。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创作者对相关话题缺乏深入了解、没能把握时代生活的鲜活内容。如果闭门造车、凭空悬想,以包袱而非生活现实为中心开展创作,作品必然显得虚假、悬浮。以人工智能为例,尽管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相关题材的创作,但是由于作者对于AI的定义、内容、与生活的真实的关系缺乏观察了解,就使得许多作品流于新名词的堆叠和不切实际的科幻空想,难以满足观众的艺术期待。可见,只有持续关注时代动向、不断沉潜和聚焦鲜活真切的生活内容,才能保证相声内容的充实与亲切。

总而言之,相声的当代发展,需要用传统的艺术规律和创作原则,正确地吸收和表现当代的生活与思想。想要实现传统与当代的有机结合,就需要创演者不断总结传统技巧、领会文化精神、沉潜时代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相声的技巧为创造出优质的包袱笑料提供了便利的工具,相声的文化精神为结构故事树立了正确的方向,而拥抱时代、沉潜生活,则可以为创作提供鲜活而充实的内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