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藻
不论是阅读,还是评论《齿生有缘》,无形中就建立起了一种从生活到生命的必然性“关系”。
“美在关系”是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美学大家狄德罗的著名观点,强调审美的主体和客体应在互动中建立关系,人们通过感知和体验与对象建立关系,形成意义。本文不打算对此进行美学阐释,但要借助黄北平和刘秀品合著的《齿生有缘》证明“美在关系”。
这仅是一部讲述牙科医生与牙病患者“齿生有缘”的故事吗?透过这“口腔世界小,人生舞台大”的场景,“齿生”是因为哪些“关系”而有缘的呢?又体现出怎样一种“美在关系”呢?
首先,从创作看,是讲述者与写作者的关系。
文学史上,二人合著纪实文学的案例有,但不多。这里令我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专业人和爱好者之间,在完成一部作品的过程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黄北平是酷爱文学的专业医生,刘秀品是记者,由于创作的是一部有关黄北平亲身经历的口腔医学的纪实文学,因此他们的合作就不仅是强强联合,而且是特强联合。
2014年以来,黄北平和刘秀品先后合作了《苍天大地》《巴山猎王传奇》《第二父母》《华西坝的钟声》等4部纪实小说。在这个过程中,刘秀品既凭借新闻人抓题材、抠细节和炼主题的职业眼光,又借助小说人的重心理、设情节和讲文笔的专业技巧,在创作《齿生有缘》时,已是驾轻就熟。
近10年来,黄北平这位牙科医学专业人士已由文学爱好者历练成小说专门家,更知道如何讲故事了,由曾经的“讲一个‘好’故事”变成现在的“讲‘好’一个故事”。他早已不是素材提供者,而成了创作合伙人,“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这样的合作,既规避了文学描写在专业领域“开黄腔”的风险,让专业的描写更真实,更准确,更科学,也提高了专业人士从事文学创作的功底。这种合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你讲我写”,是都要动脑动笔,谁离开了谁都完不成写作的任务,从而保证了这部作品应有的质量和鲜明的特色。
这种专业性的文学爱好者与新闻界或文学界的专业作家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值得提倡和推广。以此让读者更多、更好和更深入地走进作为“人学”意义上的文学,是如何探秘专业人士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踏上其走过的那条隐秘而曲折的心路历程。
其次,从内容看,是讲述者与患病者的关系。
《齿生有缘》讲了19个生动而感人的系列故事。从1984年黄北平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分配到达县地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开始,最后以一位作家朋友创作的《北平牙科赋》结束全文。
全书30万字,尽管有爱牙护牙的科普成分,但重点是治牙的事情,生动描述了牙科医生,即讲述人与各类牙病患者的关系。在与形形色色的牙病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再现了治疗的过程、刻画了患者的形象,而且表现了讲述人黄北平救死扶伤的高超医技和视患者为亲人的高风亮节。
这里有第一次作为助手配合老医生完成对中学生小秦的治疗,如按教科书讲的,这种患者需要做3次手术,而他的师傅张医生,居然一次性完成。他深有感悟地说:“教科书的知识是死的,但临床上操作是活的。‘本本’主义终究不行,还得在实践中提高。”
有在行医生涯中遇见的“奇葩”事情。一个姓汪的工人耿直豪爽,非要按自己的理解要求医生治牙,差点酿成重大医疗事故。他庆幸地说:“如果在其他地方,照我这个犟脾气,坚持不去拍片,强行要别人给我拔牙,很可能我连手术台都下不来。”
当然,令讲述人最难忘的是“斗胆拔了赖市长的牙”。为了市长第二天不因牙疼而影响工作,他自作主张拔了那颗虫牙,真是艺高人胆大。后来市长成了他的好朋友,大力支持他的牙医事业。
他讲述了自己为牙病患者服务,因治牙病与患者结缘和牙病患者寻医上门,因牙病与牙科医生结缘的故事。来求医的人尽管身份地位、文化教养、社会阅历不同,但进入医院就是病人,与医生构成的不仅是简单唯一的医患关系,而且是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呈现的是“把病人当亲人”的仁医大爱。
最后,从主题看,是医疗人与全社会的关系。
如果说“口腔小世界”,牙病能集中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和生活习性,那么“诊所小社会”,医生就能见识一个时代的文化形态和社会风尚。
纪实文学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文学本质上是写人。就此而言,《齿生有缘》里面除医生、护士外,还有近百个以医疗人为中心的串联起来的患者和家属、亲人和朋友等,最终折射的是医疗人与全社会的关系。借助医院这个平台,各色人等悉数登场,不仅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社会场景,还表现出美好又丑陋的内心世界。
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样复杂而微妙,作品通过讲述“一颗牙齿”的故事而辐射到一个时代,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新世纪以来,再牵扯出一个地方,从达州到成都,甚至北京。从讲述人满怀深情地叙述华西口腔几代人,薪火相传,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惠及社会。
这部纪实文学还讲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如牙医成了“送子娘娘”,震动心灵的新兵体检,“世代仇人”来治牙,我的“棒棒”朋友,没打起来的“官司”等。还遇见“瘦猴儿”一伙来“吃诈”,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那位曾经固执己见的老汪来到医院,当面揭了这伙人的老底,并发出“石破天惊一声吼”,这几个混混吓得屁滚尿流。
《齿生有缘》擅长讲故事,通过讲述人同患者,以及患者的朋友,乃至社会三教九流相识结缘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体现出医生与患者、朋友、同行等各色人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展示了医患之间的平等相待、真诚沟通的“美在关系”。
总之,不论是讲述者与写作者的关系,还是讲述者与患病者的关系,还是医疗人与全社会的关系,构成的都是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人际关系。回到狄德罗的“美在关系”的说法,说明美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属性,而是与主体的体验和情感联系中而形成的意义属性。
《齿生有缘》通过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诙谐风趣的文字,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侠义,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认知的人们在交往碰撞后,各自会心一笑、握手言欢的人性光辉,由此形成这部纪实文学最美“关系”的“铁三角”——真、善、美:探究口腔医学、普及牙齿保健的科学之真;弘扬社会正气、坚守职业操守的道德之善;讲求叙事方法、呈现文学魅力的艺术之美。
《齿生有缘》围绕医者仁心而构成的“美在关系”,鲜明地印在了书的封面上。随着阅读和理解的深入,渐渐地烙在了读者的心里:
妙手济世,祝天下再无牙痛之忧;
医者仁术,愿万众尽享美味人生。
(《齿生有缘》,黄北平、刘秀品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