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全方位创新

2024-12-06 16:15: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12月5日,以“科技赋能文化,技术催生未来”为主题的2024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进行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新质生产力》主旨演讲。


刘玉珠做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刘玉珠表示,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导向,近年来文博热的持续升温彰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高质量的追求,无论何种文化产品与服务,唯有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与喜爱,方能实现其价值与意义。

刘玉珠以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为例,介绍了该博物馆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核心关注点,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古墓遗址展示在活动空间精妙地融合一体,切实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这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层面,价值导向层面,政策支持层面以及责任担当层面均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导向。”刘玉珠说。

“此外,还要加大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刘玉珠表示,今年9月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数字科技拓展新空间,文化交流形态更加多彩,成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特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以全景式、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远在千里的受众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异国文化魅力。

刘玉珠提到,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市场环境的逐步优化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不断增强,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力量涵盖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媒体、志愿者等众多的主体,他们能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以差异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并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组织往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能够迅速捕捉新技术发展趋势,并积极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刘玉珠说。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全方位创新,文化交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刘玉珠表示,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差异方面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大数字技术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度应用和全面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