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1月18日晚,在成都举行的“川流不息”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2025新春戏曲晚会上。著名演员马少骅第一次成为戏曲类活动的颁奖嘉宾。“川剧里面有很多绝活是300年来川剧事业耕耘的智慧。川剧人的赤诚与投入,影响着我一生。”出身梨园世家的马少骅,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脱口而出的即兴感言多次博得满堂喝彩。
正如马少骅所言,川山、川水、川韵为川剧铸魂。岁月长河中演进的川剧,从川人勇于创新的品格中持续获得发展的动力,凝聚了历代艺人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才能。
从“五腔共和”的融合过程开始,川人的包容就和川剧的创新牢牢绑定在一起。时至今日,一场场汇演交织传统的底色和青春的气息,一幕幕新编大戏亮相舞台尽显创作的活力,不仅展现戏曲破圈传承的新脉络,还焕发出川剧历久弥新的生机、百花齐放的气象。
唱罢人间烟火,又迎时代新声。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和挑战,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面临大考。在上述汇报演出的现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担当配角,与弟子薛川同台共演新编大戏《尘埃落定》;同时,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一级演员文冬、优秀青年演员梁小菊在“中国戏曲数字焕新行动”中亮相,以多媒体数字技术还原唱念做打。川剧人的薪火传承,川剧对于新兴技术的接纳,两处生动的场景在同一时刻交汇,也从侧面显示出川剧界锐意探索适应新传播格局的进取姿态。
内容是川剧赖以生存的“金线”。抓住“金线”打磨优化内容,是川剧界的共识与行动。回顾近年来新创的优秀剧目和复排的经典剧目,川剧在保留剧种核心特色的同时,增添了更多新潮元素,与当下观众的观剧审美需求双向奔赴。
内容在线、舞美好看、音乐好听,川剧正在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传统剧目《芙蓉花仙》高腔搭配键盘乐器,丰富声音效果层次,更加充分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追光》创新采用LED冰屏作为背景,用巨幅影像为故事烘托气氛,让跟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新编现代川剧《马多福的金饭碗》,在插秧打谷和家长里短场景中,融入山歌民歌、杂技灯戏等表演元素,颇具趣味。
当传统戏剧遇“00后”,满屏的青春成为舞台上的靓丽色彩。人才的梯次接力传承落地有声,为川剧的发展增添了可贵的新鲜血液。近两届川剧汇演中,新一代演员的甩发、倒僵尸、褶子功、扇子功等绝活让人眼前一亮,显示出基本技法的扎实功底。
一个个新锐的名字跃上台前。《玉簪记》的表演现场,梅花奖得主肖德美与弟子王裕仁分饰半场男主角。新编川剧《梦回东坡》的演员表上,青年演员雷云饰演男主角苏轼,还有“00后”演员刘咏涵等联袂出演,原本的苏轼饰演者、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位居幕后担当艺术总监。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创演《报恩记》,主创团队大部分都是“00后”,甚至包括打击乐、锣鼓队的成员。
匠心艺魂传承不息,川剧的生命力“川流不息”。在剧场里,在屏幕中,在景区内……不断被挖掘、展示、传播的川剧之美令越来越多的新老观众惊艳。以开放的姿态接纳现代元素,以创新的精神传承古老技艺,以鲜活的形象讲述巴蜀故事,川剧艺术还将续写新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