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廷
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古典诗词似乎逐渐隐匿于生活的角落,但常代洪的诗集《清风斋诗词》却如一股清泉,重新将我们引入那片充满诗意的天地。这部诗集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到祖国壮丽山河的豪迈抒怀;从深沉的家国情怀,到多元题材体裁的创新展现,再到现代元素与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捕捉日常微光,书写生活诗章
《清风斋诗词》的动人之处首先在于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精准捕捉。
常代洪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将平凡日子里的琐事幻化成优美的诗篇。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四季流转的独特感悟。
春日里,“莺飞曲径草青青,雨后空山露洗尘。”(《春游老龙山》)简单两句诗,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一个“洗”字,将春雨后的山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者透过文字似乎就能感受到老龙山春景的美。
夏日,在蛙声蝉鸣交织中,“最是荷仙知客意,频携香气绕南亭。”从听觉到嗅觉,调动读者多个感官,荷香、蝉鸣、蛙鼓、月色相互交织,用文字营造出沉浸式的深度体验。
秋天,“银杏叶飘飘,黄菊枝头俏。”(《卜算子·秋景》)用银杏和菊花两个意象营造出秋的意味,“叶飘飘”让人感受到秋的肃杀,“枝头俏”又为肃杀之气平添了几分生机,这样的秋自然是“也说秋天好”。
冬日,大雪纷飞,“铺满山川天地净,洗净污浊人寰洁。”(《满江红·谈雪》)从辽阔视野下壮丽的雪景升华到人世哲思,雪成为诗人心灵深处的理想追求和高尚情操的外现。
不仅如此,常代洪还善于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挖掘诗意。
《七秩自嘲》用一种极度谦虚而略带自我调侃的口吻表达知天命、享人生、淡名利、爱诗词的情怀,一句“秉性天生难变路,箴言死守老糊涂”,幽默里透露出坚定的人生信仰,也是对诗词的执着追求。
《醉态》中“逢人便有滔滔语,迈步焉无晃晃身”,文字对酒醉步态、情态、姿态精准把握;“自认青莲门下客,犹如工部座上宾”写出一位诗人的气质和豪情;“心中感觉真良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表达,“只恨难逢识马人”又有牢骚与抱怨,借醉酒之词吐露出历代文人的心声,既有生活,又有雅趣,还有些许的不满和人之常情,可谓是尽在这“三杯过后”,妙哉!
踏遍山河揽胜,感悟自然真谛
游览祖国河山的感悟是《清风斋诗词》的又一重要主题。
常代洪用他的笔墨,带领读者领略祖国各地尤其是绵州大地的壮丽风光,也传达出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与热爱。
他周行长江,望见秀美的神女峰,“峰如神女傲苍穹,时过千秋依旧同。”(《过神女峰》)诗句生动描绘出神女峰的不凡气势,那是一种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的神秘与瑰丽。
登上华山绝顶,诗人吟出“看无边昊宇,苍茫大地,尽伏身前”(《八声甘州·登华山感悟》)的诗句,不禁让人联想起杜少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
面对达州新城,一句“重游故地已惊呆”,展现出达州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语言接地气且带幽默。
在新北川,诗人从眼前的景象出发,吟出“原野残楼成玉宇,危崖鸟道变康庄”(《新北川感赋》),用对比笔触,展现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
在安州白水湖,用文字勾勒出一幅“白水沙鸥翔镜面,罗浮瑞气绕山头”(《友人相邀游白水湖》)生态和谐的自然画卷,展现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
在三台牛头山,有“居诗圣,山壮客无穷,阁靓斗星空”(《最高楼·三台牛头山》)之句,用杜甫客居的典故点出三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展现出这座小县城的繁华喧嚣。
铁炉村的梅林“花灿灿”,诗人看到的除了梅花的艳丽,还有“敢舍身家掷万金”(《铁炉村采风有感》)的时代先锋精神。
通过这些诗词,常代洪不仅展示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更引导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心灵的滋养。
拳拳赤子之心,深蕴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贯穿《清风斋诗词》的一条主线。常代洪在诗集中毫不掩饰地抒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面对国家的繁荣发展,他满怀喜悦与自豪,“佑我江山凭核盾,一朝吐气尽扬眉”(《观两弹城有感国防力量》),表达对祖国蒸蒸日上的赞美。
在一些诗词中,他还回顾历史,感慨国家的沧桑巨变,“乾坤扭转山河丽,气象更新黎黍欢。若问党旗何以美,只因播爱满人间。”(《建党九十五周年感赋》),让我们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
诗集中收录的采风、游记作品,一大半都是反映绵阳地区的风土人情,涉及绵阳各个县区,可谓包罗甚广,足以体现诗人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牵挂与推崇。
“最感乡愁浓似酒,诗开盛宴夜迟归。”(《小枧湿地公园抒怀》)一句简单的诗,将乡愁比作浓酒,道尽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涪江夜色在诗人笔下是“人间尚有瑶池境,定在绵州敢自夸”(《涪江夜色》),竟将涪江比瑶池,彰显出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爱意和强烈的文化自信。这种家国情怀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诗词作品,化作实实在在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心。
多元题材体裁,展现诗词魅力
《清风斋诗词》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从题材来看,涵盖河山游记、亲友题赠、咏史怀古、咏物励志、家国情怀等诸多方面,几乎涉及人生的各个领域。从对诗缘友谊的珍惜,“老酒三樽同友醉,诚心一颗祝君欢。”(《甲午除夕答诗友》)到对至亲的思念“万里山河皆是画,醒来最念梦中人”(《思亲谣之夜梦惠佰兄长》),再到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雕像何知春秋在,芳菲多少敝寒林”(《富乐山怀古》),都展现了作者广泛的创作视野和充沛而炽烈的情感表达。
在体裁方面,常代洪熟练掌握多种古典诗词体裁,包括律诗、绝句、词等。他的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绝句短小精悍,意境深远,往往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他的词则兼具婉约与豪放之风,既有“卿卿我我结同心,许头白,相欢日暮”(《鹊桥仙·七夕故事》)的婉约细腻,又有“劝东瀛,牢记坂垣郎,难逃劫”的豪迈壮阔。这种多元的题材体裁表达,使《清风斋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古今融合创新,赋予诗词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清风斋诗词》在现代词汇、理念与古诗词的结合方面作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常代洪将现代元素融入古典诗词中,使其既保留了古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在描写现代科技发展时,他写道:“菇云腾起国生威,民族尊严从此回。”(《观两弹城有感国防力量》)“菇云”这一现代词汇与传统诗词的表达方式相结合,生动展现了我国核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理念方面,诗人也将现代的价值观融入诗词创作中。《追债有望》用幽默自嘲的口吻,抒写了现代生活中的琐事,题材新颖。生动有趣,尤其是“信了红头颁证事,坑得白发泪滔滔”,古诗词中融入“红头”“颁证”等现代词语,深刻刻画出老人被骗的无奈之情,可谓是老瓶装新酒的成功案例。这种古今融合的创新方式,为古典诗词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吸引更多年轻读者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
《清风斋诗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常代洪以日常生活为基石,以山河美景为背景,以家国情怀为灵魂,通过多元的题材体裁表达,实现现代元素与古典诗词的结合。这部诗集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更让我们感受到诗词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李文廷,三台县文联副主席、秘书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培训部副主任,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