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华
茶马古道是一条文化的血脉,也是民族彼此相融的和谐之道。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也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起源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穿越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延伸至西亚、南亚的川藏茶马古道,无论在历史来源、规模和生产传承上,都要比滇藏茶马古道更源远流长。
2004年,成都举办茶马古道摄影展,展出清末法国驻昆明总领事方苏雅拍摄的照片。同年,来自中国各地的茶马古道专家相约雅安考察茶马古道。也是在这年,我们踏上了茶马古道的考察之旅。
从三交坪到化林坪,从这“坪”到那“坪”,我们翻越了2800多米的飞越岭,看到了花岗石上星罗棋布的“拐子窝”,找到了当年方苏雅拍摄背夫的地点,也拜读了甘孜作家蒋秀英的《恢宏千年茶马古道》一书。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我在茶马古道上走了几个来回,对茶马古道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川藏茶马古道分为两段:背夫茶路和雪域茶路。
从雅安到康定是背夫茶路。由于山路崎岖,马匹通行困难,只得靠人力背运。从雅安背运到康定,背夫每天跋山涉水,艰难地行走10多天,才能到达康定。
从康定到拉萨是雪域茶路。主要靠牦牛运输,边走边放牧,感受着四季的变化,需要一两年才能走个来回。
这段318国道的前身是川藏公路,川藏公路的前身是康藏公路,康藏公路的过去,就是茶马古道。
雅安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康藏公路的起点。随着康藏公路的建成通车,茶马古道早已湮没在大山深处。而路名的不断更迭,康藏公路这一名称,也渐渐地被世人所淡忘。
从遥远的茶马古道到新中国建设的康藏公路,再到今天的G4218雅叶高速公路,都是从盆地跃升到青藏高原的“天路”。
更耐人寻味的是,它们“跃升”的地方,都在雅安。
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为什么选择的都是雅安?
摊开中国地形图,有一道南北向的横断山脉横亘在中国西部,成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天然屏障,长江、黄河、澜沧江都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大江东去,却被横断山脉“横断”,黄河被硬生生地拦回,重新回到青藏高原,向西向北再向南,经千转百回,才找到一条出路,向东奔流到了黄海;东流的澜沧江更是“委屈”得要命,最终被逼得南流出了国门,流进了印度洋;只有长江,尽管曲曲折折,蜿蜒东流,但在横断山脉的万山丛中,杀开了一条血路,浩浩荡荡地流进了东海。
雅安的东面,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雅安的西面,是层峦叠嶂的横断山脉。
G318线从上海到雅安,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市),到了四川省雅安市,尽管“长途奔袭”了2600多公里,也只爬了500多米的“坡”,因为雅安市区的海拔高原不到600米。从雅安继续西进,就一头扎进了横断山脉中,在不到100公里的路程上,海拔高度就抬升了2000多米。
在很多人眼里,雅安甘孜是邻居,四川西藏如一家。
雅安是康藏门户固然不假,但这门户有点特别。推开门户,一道“门槛山”挡住了门户。这道“门槛山”何其了得,是一道从第二阶梯向第一阶梯过渡的“门槛山”,陡然升高好几千米,从雅安到拉萨相距也是好几千公里。
这“门槛山”,不但高不可攀,更是遥不可及。
让人惊叹的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门槛山”,G318线公路经过漫长的助跑,在雅安开始“起跳”,不仅一跃而上,还一跃而过了青藏高原。而G4218雅叶高速公路的“零公路”就在雅安,没有助跑,一起步就是起跳,直接从四川盆地的边缘跃上青藏高原。
一条“天路”的前世今生,在人们溯源和追远中久久回荡,日渐清晰。
身在雅安,我自然对过去的茶马古道、康藏公路心心念念,对未来的雅叶高速更是心驰神往。
东出上海,找到G318线的起点,西进西藏,走到G318线的终点。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后退”到成都,或从成都,或从雅安出发,踏上西进青藏高原的旅程,寻找那苍穹之下、雪域之上的茶叶印记,重现“茶叶天路”的神秘过往和沧桑变迁,溯源过去也追寻未来。
到川藏茶马古道上旅游,最好的出行方式,还得从成都或雅安乘车出发,一路感受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古道。川藏茶马古道既是一条文化风景线,也是一条自然风光线,既可溯源,更能追远。
是的,我们除了要溯源,还要追远,那就沏一壶藏茶,打开这本书,走进茶马古道的历史与传奇。
(《又见茶马古道》,高富华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