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梦玮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1月18日下午,由四川日报社主办,川观新闻、成都市文联协办,川观新闻文化频道、成都市金牛区文联、金牛区融媒体中心、金牛城投集团交子文化公司、五粮液、成都高新文创传媒有限公司、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典礼期间,围绕“新媒体时代文学性何在”,作家、《钟山》主编贾梦玮发表了深刻见解。
贾梦玮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标准与文学性的讨论就从未停止。但事实上,媒体对文学的影响并非本质。与之相比,官话、套话、商业及政治化语言,甚至部分网络语言,对文学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媒体焦虑由来已久。从甲骨金文到印刷术,每次新媒体形式诞生都会引发焦虑。朱熹和苏东坡所处时代,印刷术普及让书籍获取变得容易,这使靠手抄读书的他们深感不安。这种古人对新媒体的焦虑,与当下我们面对互联网时的感受颇为相似。
谈及新媒体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贾梦玮称,尽管如今获取书籍从手抄变为便捷印刷,可文学交流的本质未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写什么、怎么写、谁在写成了关键。参与文学创作与阅读的人群不断更新,不同代际的文化气息重塑着文学生态,作品发表平台也被赋予新意义。
对于新媒体对文学阅读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认为年轻人更爱网络阅读,可不少年纪大的读者,因网络阅读能放大字体方便老花眼,也喜欢上这种方式。而年轻人中,也有很多人热衷于捧读纸质书。可见,新媒体对阅读方式的影响是多元复杂的。
面对文学性受语言污染侵蚀的问题,贾梦玮提出,作家与读者要共同努力。作家创作时应坚守纯粹,摒弃不良语言,为作品注入价值;读者则要提升审美,精准识别佳作。只有双方形成合力,文学性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突破重重挑战,持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