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望与展望中,看见舞剧释放的“国潮”热|天府周末·文化评弹

2025-01-16 15:21: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求‘接生’”“巡演请速到家门口”“开年就吃了顿好的”……2025年开年以来,舞剧市场热潮迭起,新剧不断亮相,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持续的讨论。

“接生”,在剧迷的口中,意为观看首演。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梳理2025年已经“接生”和即将“接生”的舞剧,传统文化题材的转化成为了多地创排的共同行动。

新剧首演,文化母题展卷,以舞姿转化表达方式跃上舞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为基础班底,力推《天下大足》,通过舞蹈艺术演绎大足石刻及相关人物故事,将于2025年2月开启全国巡演。山西推出的新版舞剧《千手观音》在跨年夜至1月4日在山西大剧院上演并连演6场,在原作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雕琢和情感传递。四川在元旦迎来原创大型舞蹈诗剧《蜀道》的首演之后,还会在2025年2月20日迎来舞剧《三国志》首演。两部舞剧接力登台亮相,体现了四川近年来持续加大舞剧创作力度。北京舞蹈学院新推出舞剧《满江红》,改编自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刻画一群平凡兵士舍命传承《满江红》的精神的故事。

回望2024年,舞剧市场里的国潮“热辣滚烫”。根据《中演院线全国演艺市场观演意向调查分析报告(2024)》,2024年舞剧演出喜爱度投票环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名列观众喜爱度榜首,前十名中还有《红楼梦》《赵氏孤儿》《咏春》《孔子》《昭君出塞》《醒•狮》等以历史和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的剧目,占比达到六成。

创作者和表演艺术家们携手共进,将传统符号元素转化为灵动多样的舞蹈语言,为观众带来穿越千年的共鸣时刻。在快节奏、原子化的当代生活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之美的舞剧,不仅在剧场内抚慰观众心灵,也成为了学术界最新的热门研究对象。近日,“2024中国艺术50人论坛”上,2024年全国艺术学科十大研究前沿热点词正式发布,“中国舞剧”名列其中,为中国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领域增添了新的研究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赋予舞剧灵感来源和内核思想,舞台上的演绎又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跃动、传承。“舞剧热”中的爆款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而观看和讨论的群体却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二刷”“多刷”的呼声踊跃,持续上传观后感“小作文”。

“国潮”“古风”的演绎,更多在于观照当代人的内心世界,连通古今。内容表现出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历史人物等看似严肃的主题,并不意味着曲高和寡,并不完全等同于观剧门槛高。融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现代视听手段,直击当下观众的共情点,让剧迷与舞剧作品得以双向奔赴。无论是“长红爆款”《只此青绿》将静态的绘画语言转化为生动的舞蹈语言,还是新生的《蜀道》将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诗意舞蹈篇章,背后都能看到创作者的匠心。

“很多新创的舞剧,都是以本地的传统文化名片为题材,地域属性比较强。外地的观众能不能看得懂?关键是要让观众能够找到共情点!”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指出,当下舞剧创排中的共性趋势,是挖掘年轻一代的审美心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努力去营造历史韵味与现代情感交织的舞台世界,通过创新性表达让传统实现现代性转化。

2024年,我们看到了兼具文化特色和市场号召力的“出圈”作品延续了旺盛的生命力。2025年,我们同样期待更多生动的场景在舞台上演,以巧思和妙想让经典“跳进”更多观众内心,拨动共情的心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