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滋养下的文明探索——评人文考古纪录片《重返三星堆》第一集|西岭雪·纪录片《重返三星堆》

2025-01-10 14:10: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编者按


这是关于文物的故事,这是关于时间的日记,也是三星堆人留给我们的一封家书。四川广播电视台继《又见三星堆》后,推出大型考古人文纪录片《重返三星堆》。该片以文物为媒,以四季做序,带领观众重返三星堆,进一步探寻三星堆文明的过去与未来,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影响力。该片共5集,每集25分钟,于2025年1月7日至1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四川卫视播出。越过时间洪流的相遇,将会触发怎样的思绪?为此,川观新闻文化频道和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该纪录片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郑雪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文明的遗珠熠熠生辉,三星堆便是其中之一。人文考古纪录片《重返三星堆》,以考古者的视角,分享自2022年6月至2024年间的发掘工作,尝试着翻开三星堆祭祀区尘封数千年的大地之书,带领观众重返三星堆,深入探索三星堆文明的深厚底蕴。

《重返三星堆》第一集名为“归来”,意为三星堆归来,重返一个未知的世界,重返3000年前的时光之门向观众徐徐打开。

3—8号祭祀坑,共出土17724件文物,相对完整器物4859件,包括铜器2290件,金器605件,玉器898件,石器140件,陶器15件,象牙781段,以及其他质地器物130件……每件文物都像是时间的信使,引领观众前往3000年前的三星堆。

此次的考古工作不仅是对文物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关于时间与文化的深刻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河流作为三星堆文明的滋养者,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归来”中,以马牧河为引。马牧河穿过三星堆主城,居民在河流两侧依水而居。因有水的滋养,三星堆城成为商周之际长江平原上游最大的城市,也是成都平原的王都。一条河自西向东将城分为两部分,北城区是行政世俗区,南城区是宗教祭祀区,被河分隔,又被水相连。同时,考古专家推测并渐渐印证,三星堆的河流规划技术或许是成都平原水利的开端。

三星堆城的马牧河蜿蜒流淌在城池中,滋润出12平方公里的繁荣兴旺。河水的柔韧与流动,仿佛是大地的灵魂,赋予这片土地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在纪录片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不仅是三星堆人生存的基础,更是他们文明的摇篮。

马牧河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还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三星堆人的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此次挖掘出的文物,其制作离不开马牧河的滋养。再次看到考古者拼接的历史碎片,令人不禁思考,三星堆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辉煌与困境。

马牧河作为默默记录三星堆文明的兴衰与变迁的见证者,只是无法对现代人直说这一切精彩的故事,只能由考古者一点点地探索。

自古以来,河流是城市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发展与繁荣的关键要素。河流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了城市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古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与长江、印度的恒河……这些世界著名的河流,都是各自文明发源地的重要支撑,孕育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三星堆人以如此先进的理念进行都城建造,马牧河见证了三星堆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也记录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传说。通过河流的视角,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也更珍惜这份由河流滋养而来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有幸能穿越时空与三星堆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共同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与魅力。




作者简介

郑雪,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