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中的女性史诗与家庭镜像——评电视剧《六姊妹》|西岭雪·春节档影视评论

2025-02-11 11:31: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陈云鸽

2025年开年大剧《六姊妹》自2月3日在CCTV-1黄金档和腾讯视频开播以来,凭借跨越半世纪的家族叙事与女性群像塑造,迅速成为荧屏焦点。剧集在中国视听大数据持续刷新纪录,单日最高收视率达4.734%,在腾讯视频热度值已突破28000进入“必看俱乐部”,成为平台热度最快破28000的年代剧。

这部由杨晓培担任艺术总监及总制片人,梅婷、邬君梅、奚美娟等3代“视后”共同出演的年代剧,以皖淮小城淮南为背景,讲述何家六姊妹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成长、婚恋与家庭变迁,既是一部普通家庭的“生活史诗”,也是一面映照中国社会变迁的镜子。

家庭叙事:以小见大的历史书写

《六姊妹》以何家4代人的命运为轴心,通过家的微观视角,呈现时代的宏大叙事。剧中,从支援国家建设的祖辈迁徙,到六姊妹在婚恋、职场中的挣扎与突围,每个生活细节都浸染着历史的烙印。

例如,何家餐桌上从窝窝头到“三转一响”的转变,既勾勒出物质匮乏到经济开放的年代轨迹,也暗含家庭伦理观念的演变。这种家国同构的叙事策略,让观众在平凡日常中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正如剧中所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然而,剧集并未沉溺于苦难的渲染,而是以生活流的轻快笔调消解沉重感。例如,何家丽(梅婷 饰)与妹妹们的拌嘴、老五刘小玲(曹斐然 饰)在霹雳舞潮流中的青春张扬,为剧集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这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手法,既保留了年代剧的厚重感,又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深挖该剧的细节,可以发现《六姊妹》在制作上处处体现着匠心。为精准还原年代感,从老式自行车、煤油灯到改革开放后的万元户装扮,美术团队以细节构建出真实的旧时光景。此外,淮南撒汤、豆腐宴等美食,肥西、寿县等真实地名,也让剧集浸润着浓郁的皖北风情。

在叙事手法方面,剧集虽跨越50年,却以树状叙事轻巧串联4代人的故事,避免年代剧常见的冗长感。陆毅饰演的张建国与梅婷的战友式爱情,李晨饰演的汤为民的理想主义,都为剧集增添了戏剧张力。

女性群像:从传统桎梏到自我觉醒

《六姊妹》最动人的,莫过于对女性角色的立体塑造。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六姊妹》的核心魅力在于对六姊妹性格与命运的差异化刻画。大姐何家丽的踏实担当,二姐何家文的隐忍通透,老三何家艺(颖儿 饰)的争强好胜,老四何家欢(吴倩 饰)的独立倔强等,她们的性格标签并非刻板符号,而是与时代浪潮紧密交织的成长轨迹。

剧中尤为可贵的是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例如,何家丽放弃初恋选择婚姻,既是对家庭责任的妥协,也暗含女性在传统伦理与现代独立之间的挣扎;老四何家欢拒绝按部就班的人生规划,则代表新一代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主创显然试图通过人物的命运转折,呈现观念变迁的必然性。

六姊妹的人生轨迹各异,共同展现了女性从“依附者”到“主宰者”的蜕变。何家丽从“为家而活”到“为自己而活”,何家欢以学识冲破桎梏,何家艺在商海中证明价值,这些角色都打破传统年代剧中女性苦情化的窠臼,虽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角色之微光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底色。它也许告诉我们:女性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在裂痕中依然选择彼此成全。六姊妹的人生或许平凡,但正是这份平凡,让无数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这部剧,是献给所有在时代洪流中奋力生活的普通人的一封情书。

年代剧的创新尝试与社会意义

在近年《人世间》《父母爱情》等经典年代剧的对比下,《六姊妹》的突破在于对性别角色的重构。剧中“持家护妻男团”的设定,打破了传统男性权威的形象,展现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情感支持功能,为家庭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从社会价值看,《六姊妹》通过何家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家庭从集体主义到个体意识的转型。剧中人面对高考、经商、婚恋自由等时代命题时的选择,既是个体命运的注脚,也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不可否认,《六姊妹》成功以家庭为切口,完成了一次对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深情回望。当何家六姊妹在时代浪潮中相拥取暖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她们的命运,更是每一代中国人对家的信仰与坚守。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年代剧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