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豪 李蔷
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星辰以独特的光芒照亮世界。话剧《星空里的歌者》,以“追梦旅程”为核心叙事线索,深刻探讨梦想、家庭与成长等人类永恒主题。该剧灵感来源于四川省首届“盲人好声音”冠军唐焱追逐歌手梦想的真实经历,通过两对跨越时空的追梦人——子沐与钱小勺、郑好与钱多哆的故事,展现他们因梦想而相遇、因坚持而蜕变,最终登上歌者的舞台,在追梦中塑造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星空里的歌者》在戏剧舞美、优化视觉效果上,达到舞台美术与戏剧氛围的相统一,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效果与表演艺术的盛宴。
剧本是写实的,舞美是写意的。舞台美术设计抛弃现实主义戏剧里注重环境的真实及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采用更写意的形式,通过重塑时空场景和创意化设计,赋予舞台抽象与象征并存的张力。写意戏剧的舞台时空不直接依赖于物质性的再现,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引发观众心理上的认同,突破物质时空的局限。
戏剧的表现范围是自由的,以虚表实,其本质上是表现性的。利用阶梯式的立体平台塑造表演区域,不仅丰富了情节表现,更赋予观众极具艺术感的视觉体验。
写意舞台突破物质时空的局限,强调通过演员的表演,激发观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实现空间、时间与情感的自由流动。通过“以虚表实”的戏剧手法,观众不再是静观的旁观者,而成为剧场氛围的参与者。舞台的抽象化处理,将故事推进的情节起伏与观众的情感体验无缝对接,形成戏剧艺术与舞台美学的高度统一。
在叙事层面,剧目遵循写实叙事逻辑,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同时借助写意舞台,突破传统戏剧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引领观众融入“追梦”的情感世界。在多重戏剧事件的推进中,观众不仅目睹了梦想的跌宕,也感受到人物生命中不屈的执着与爱。
剧中大胆打破“第四堵墙”的创新处理,尤为引人注目。演员通过与观众的直接互动,让“歌手的拳力”“我要看看这世界”等场景成为观众主动参与的一部分。这种浸入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戏剧的情感张力与喜剧效果,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梦想与生命的力量。
郑母与郑好的故事线,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表演,将母爱与梦想诠释得淋漓尽致。一句“我不要什么天赋,我只想让他好好活着”,以最平凡的情感直击观众内心深处。这些情节不仅属于剧中人物,更是所有平凡追梦者的缩影,深刻加强了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共鸣。
剧中“特需伙伴”们的出色表现,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他们不仅以真实而自然的表演,呈现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还通过与“星空里咖啡”的结合,打破观众对残障群体的固有认知,赋予角色更深层次的情感维度。这些演员以真诚而无雕饰的表达,构建了超越表演的现实感,令人深受感动。
音乐在《星空里的歌者》中不仅是情节的推动力,更是情感的升华点。子沐演唱的《宽窄人生》,透过旋律讲述了人生的宽窄与追梦的执着,既是对自身坎坷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诠释。郑好的《我要看看这世界》,则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抗争与对未来的憧憬,旋律中蕴藏的情感直击人心。谢幕时的歌舞表演,将音乐、生命、梦想与爱融为一体,使整场演出在艺术感染力上达到高潮。
剧中多线叙事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
子沐的坚持原则、小勺的自我转变、郑好的抗争与热爱、郑母的爱与束缚、钱多哆的正义选择等,构成人物群像的丰富维度。他们并非扁平化的工具性角色,而是充满矛盾与生命力的个体,通过追梦旅程展现出坚守梦想与爱的人生信念。多线叙事结构层层递进,故事张力与情感表达相辅相成,使观众在不同人物视角下感受到梦想与现实的交织以及爱的深沉力量。残疾人的生命故事不仅是主题的呈现,更成为激励所有观众的情感源泉,深刻体现出爱与梦想改变生活的可能性。
《星空里的歌者》聚焦残疾人群体的生活与梦想,以细腻视角展现人性光辉与爱的力量。作品通过多元艺术手法与真挚情感表达,回应残疾人文化创作需求,推动残健共融的艺术实践。话剧传递出“有些东西不需要看见就能感受到”的理念,将梦想、爱与生命的意义化为感人至深的艺术盛宴,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残疾人、健全人,成为新时代文艺作品中温暖而有力的表达。(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