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越强大,越能体现人类的骄傲和尊严|天府周末·文化评弹

2025-03-06 18:36: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上线还不到两个月,国产AI模型Deepseek已经无数次给人震撼,其强大的文本组织和生成能力让人又“喜”又“惊”:喜的自然是多了一位得力助手,惊的则是这位助手可能会让不少人创意枯竭,进而从“助手”变成“对手”。

如果你从事文字工作,大概率已经听过甚至参与过类似的讨论。1月底,我跟一些在高校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就有人提出“同样的素材,AI能修改出那种很触动人心的句子”,感叹“文字工作者没啥出路了”。

不过,大家好像忘记了,AI版本的“狼来了”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前年有ChatGPT,去年有Sora,Deepseek不过是这场“AI革命”中闪亮登场的又一个新角色。你看,Deepseek上线后一个多月,美国xAI公司又发布了最新大模型Grok3。人类还没跟AI斗上,它们自己先开始PK了。

话说回来,不少人对AI大模型、对Deepseek感到焦虑,认为其文本能力无论在速度、质量方面都远超人类水平,我倒觉得有些多虑。

前几天看到一位网友和Deepseek的对话。她说,六年级时父亲意外离世,家里的气氛十分悲伤。回到学校第一天下雪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雪仗,她受到大家感染笑了起来,结果被班主任批评“没心没肺”。这位网友一直为此感到羞愧,但又隐隐觉得班主任做法不妥,困惑之下向AI求教。

结果,Deepseek开宗明义指出,这位班主任的话“完全错了”。进而,它从神经科学、儿童心理、社会性别等角度,对网友当年的反应和遭遇展开分析,最后给出建议。整个行文,内容不乏科学和理性,笔调又不失温暖与细腻,于是有人感叹“AI能够提供的情绪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人类了”。

果真如此吗?或许另一位网友的评论,更能切中问题本质:“这不是机器VS人类,而是机器唤醒并召集了人类最优秀的头脑及其思想来安慰一个受伤的小女孩,这些人可能包括了弗洛伊德、李普曼、波伏娃。AI让他/她们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去理解和共情在具体情境中挣扎的个体。”

所以,尽管AI的“分析能力”“文本能力”“共情能力”的确很强大,它也十分懂得综合运用这些能力,来给予我们便利甚至慰藉;但归根结底,这些让用户震惊、被反复赞美的优良品质,实际上来源于人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维昭也注意到这一点。他说,Deepseek在诗词歌赋、骈文八股方面,都能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但它采用的“写作”方式似乎更像“集句”,即文中的句子(词组、典故)原本就存在,AI只是按照意义指向进行匹配和整合。因此,这样的作品尽管貌似具有完整性、逻辑性、广博性,却缺少了文学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个性、创造性、独特性。

这正是AI目前无法逾越人类之处。所以我还是持一种相对乐观的观点:第一,基于AI的工作原理,它越强大,越能证明人类思想、情感、知识、创意的丰富,因而越能体现人类的骄傲和尊严;第二,AI在取代某些人类工作的同时,或许也能倒逼人类开发自己的潜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造。

行文至此,我想到两部科幻电影的情节。在《终结者2》中,与机器大军对抗的人类军队派遣机器人T-800穿越到过去,以保护尚处青少年时期的未来人类军队首领;在《星际穿越》中,未来的人类为了帮助现在的人类应对环境危机,在土星附近布置了一个通往未知星系的虫洞,以便后者去探索更适宜生存的空间。这些“科幻”之举,其实都来源于人类的作为,那不妨这样问一句:当我们谈论AI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对人类多一点信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