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央视开播 茅奖作品《北上》从书页到荧幕

2025-03-03 16:09: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提供

在文化艺术的广袤天地中,文学与影视恰似两颗相互辉映的星辰,当它们交汇融合,常常能碰撞出别具一格的魅力。3月3日,备受瞩目的年代大剧《北上》将登陆央一黄金档,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的电视剧,引发观众和文学爱好者关注。


电视剧《北上》海报

创作历程:四年雕琢,大运河的文学史诗

《北上》的诞生,与作家徐则臣对大运河的炽热情感紧密相连。徐则臣自幼在大运河边成长,悠悠河水的流淌声,早已深深融入他的生命。在他早期的“花街系列”等作品中,大运河的影子若隐若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运河理解的逐步加深,为大运河创作一部长篇巨著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生。

2014年,一次偶然的咖啡馆畅谈,成为了《北上》创作的关键点。在与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同行交流中,其建议创作一部关于运河小说,这如同一束火花,瞬间点燃了徐则臣内心的创作热情,由此开启长达四年的创作之路。


徐则臣手书《北上》段落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徐则臣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他曾提到:“为写《北上》,我看了近70本非常专业的书,那些枯燥乏味、平常作为读者一辈子都不会去看的书,因为写作需要,我不仅看了,还得把所有知识确认准确,那些硬知识千万不能出错。” 同时,徐则臣沿着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进行实地走访。1797公里的运河沿岸,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处重要的地方,他都反复走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感慨道:“我以前常觉得对运河比较了解,一闭眼,1797公里的大运河就清晰地在脑海浮现。但真要落实到写作,才发现之前的认知太浅,要将每一个细节交代清楚,还需要下大功夫。”


徐则臣

经过四年的精心雕琢,在2018年,《北上》这部承载着徐则臣无数心血的作品终于完稿。它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跨越百年的“秘史”。这部作品不仅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兴衰变迁,更深入地探讨了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学佳作。徐则臣表示:“大运河是通向未来的一条河流,通向远方的一条河流,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从吴王夫差开凿运河算起,大运河已经流淌了2500年,这2500年里沉淀了太多故事。在写作时,每天萦绕在我头脑里的,不只是后来认识的京杭大运河,还有年少时家乡的那些河流。”

《北上》一经出版,便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轰动,2019年,《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当时年仅41岁的徐则臣,也因此成为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

多元改编:从小说到话剧、影视剧的艺术蜕变

《北上》凭借其独特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延伸到了话剧、影视等多个艺术形式,实现了从书页到舞台、荧幕的华丽转身。

去年,根据《北上》改编的运河题材大型话剧已亮相杭州大剧院。如今,电视剧《北上》的即将开播,让无数观众翘首以盼。该剧由《追风者》导演姚晓峰与《父辈的荣耀》编剧赵冬苓强强联手,白鹿、欧豪等新生代演员与李乃文、王学圻等实力戏骨共同演绎运河人家的时代悲欢。它承载着原著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了影视化的独特魅力,将如何呈现原著中的精彩故事和深刻内涵,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徐则臣在谈及影视改编时表示:“希望观众在《北上》电视剧中体验到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如何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还提到,“运河对我来说,首先是流动的,一切的可能性都不是静止的,流动本身代表着一种无限可能性。而且我们和河流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所以我特别期待在影视剧里面也能呈现出这样一种可能性,这种流动性以及这种对话性。”他相信,通过影视化的改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这部作品的魅力。“一部文学作品,它可以、也需要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开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增加它之前所没有的内涵和价值。在《北上》电视剧筹备期间,我与总导演姚晓峰、编剧赵冬苓再次沿运河采风,也有了新的收获。”

延伸阅读——

茅奖影视改编:经典文学的荧幕绽放

事实上,将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早已不是新鲜事。许多茅奖作品都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精彩的故事内容,在荧幕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除了即将开播的《北上》,还有阿来的《尘埃落定》,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藏族土司制度的兴衰。其精美的画面、深刻的主题以及演员们的出色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通过对麦其土司家族的兴衰历程的展现,生动地描绘了藏族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观众对藏族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后,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展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该剧播出后,引发观众对那个时代奋斗与梦想的深刻共鸣。它让观众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奋斗,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陈忠实的《白鹿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作品以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大家族为叙事核心,展现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变迁。通过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成为影视改编的经典之作。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版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以独特的视角和浓郁的色彩,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故事。电影中独特的画面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表达,使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莫言的文学世界。

这些成功的改编案例,不仅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影视这一大众艺术形式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文学与影视的融合,让经典文学作品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绽放光彩,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多元传播和传承。

茅奖影视改编作品一览——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这部经典之作被改编成电视剧,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展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该剧播出后,引发观众对那个时代奋斗与梦想的深刻共鸣。

《白鹿原》

陈忠实的《白鹿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作品以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大家族为叙事核心,展现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变迁。

《红高粱家族》

莫言的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版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以独特的视角和浓郁的色彩,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故事。

《尘埃落定》

阿来的这部作品以藏族土司制度为背景,讲述了麦其土司家二少爷的传奇人生。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其神秘的藏地风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通过荧幕生动呈现,让观众得以领略那个独特时代的风云变幻。主演李解、刘威、宋佳、范冰冰等凭借出色演技,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播出后收获众多观众喜爱,荣获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作品奖等多项荣誉 。

《暗算》

麦家的这部谍战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悬念与惊险。被改编为电视剧后,独特的视角、紧张的节奏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挖掘,都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兴趣,成为谍战题材影视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为国家默默奉献的故事 。

《推拿》

毕飞宇的这部小说聚焦盲人推拿师群体,展现他们的生活、爱情与梦想。改编成电影后,细腻地刻画了盲人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对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主演们精湛的演技,生动诠释了角色的喜怒哀乐,使影片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

《芙蓉镇》

古华的这部作品以芙蓉镇为背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改编成电影后,刘晓庆、姜文等演员的精彩演绎,将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成为影史经典。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展现了在历史浪潮中普通人的挣扎与坚韧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