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身披红色戏服,机器狗迈起纤细小腿在舞台上跃动,随后惊艳倒立,观众掌声雷动。近日,浙江金华中月婺剧团在演出中使用机器狗扮演哮天犬的视频走红。
“这得调试多少次才能成‘角儿’啊!”“再让哪吒配个平衡车啊,就是风火轮。”“戏曲整活别具一格啊”……网友在这段视频评论区留下颇具幽默感的留言。
婺剧使用机器狗哮天犬视频截图
这不是婺剧第一次打破次元壁,与高科技元素的赛博朋克碰撞。此前,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也曾试水,用无人机替代婺剧《三打白骨精》中传统的鱼竿牵引道具,帮助戏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成小蜜蜂“飞”了起来。
婺剧接连改造传统道具系统,为技术手段与传统戏剧的融合提供了样本。仔细观察这些舞台上新的小家伙所扮演的角色,共同特点是舞台道具的升级,为观众打开了新的彩蛋。
机器狗取代以往真人演员扮演的哮天犬,更显趣味。无人机化身“蜜蜂”,取代鱼竿牵引的道具蜜蜂,灵动的轨迹契合孙悟空的顽皮心。从观众的反馈和网友的留言来看,用新技术讲老故事,这样的安排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让舞台的效果更为生动,也让屏幕前的网友会心一笑。
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硬植入”,而是遵循戏曲美学规律的有机融合。机器狗到婺剧团“报到上班”,首演前同样经历了与演员的磨合、走台、彩排过程。浙婺设计师朱小宝试验了10多款机型,才最终选定一款迷你无人机,确保无人机飞行平衡,又保留传统戏曲服饰的灵动美感。
川剧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中同样开展舞台技术的创新。知名川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燕,首次演绎“飞天”版《芙蓉花仙》,在舞台上空翩翩起舞,用威亚舞台技术装置让经典剧目有了更鲜活的模样。
传统戏剧常演常新。新的不只是演员阵容,还有舞台技术的更新。技术演进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科技不再是陌生、冷冰冰的物质组成,人们可以和科技直接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的舞台设计者不可避免地要兼顾跨界与融合,推进传统戏剧的发展演进。
经典剧目没有压在箱底,新的技术工具也没有锁在展柜里。上述这些试水的新技术点子,服务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舞台内容呈现。包括道具创新在内的所有的舞美技术,本质上都是为了讲好舞台上的故事。
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具备令人沉浸其中的观剧吸引力,使观众从幕启到终场始终保持着探索故事的愉悦,并被舞台艺术作品所打动。从春晚现场耍手绢的机器人,再到新鲜感与传统范兼具的机器人哮天犬,科技美学跃入舞台视野,巧妙的融合也具有了人文的温度。
当科技手段延伸为戏剧美学的新“程式”,当数字语言转化为讲述经典故事的“新韵白”,传统戏剧在虚实相生中延续“戏以载道”的文化基因。我们同样期待更多创新元素的碰撞,为观众打开舞台上的更多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