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与诗人倪宏伟结缘,源于他的诗歌对我的触动。当诗集《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摆在案头时,我仔细阅读,同频感受到古典与现代融合的诗意流淌,欣喜其传承方式与诗歌技巧的变化,对那片古老的土地生长出的诗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诗是一种情感的现实观照。诗人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万物的观察体验,触发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此成为诗歌的源泉,让诗人抒写下片刻的所思、所想、所感。诗人与世界的情感链接,诞生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我们徜徉其间,感知到世界的神秘、情感的多元。
诗集《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另辟蹊径,以唐代经典古诗为参照物,吸收古诗的精髓和养分,用现代诗的手法进行创作尝试,拓展了诗作的新领域和天地。这种从古典出发叙写世间万物的探索,是一条新的路径,带来的震动和影响,启迪了我对文学的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弘扬?古典诗歌如何继承发展?《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给出了答案。
倪宏伟在品读李白的诗《望天门山》后写道:“浪漫是骨子里潮动的声音/以竹筏为屐,游历心中的山河/听见纤夫的号子款款而来/楚江就跳出一个词,在晨光中/让两岸青山对峙/一叶孤帆悠悠驶来/与碧水汇入历史的光影/成为名句,成为诗人钟情的词根——《竹筏为屐》”。
诗中浪漫气息氤氲,在历史的光影中,捕捉古代诗人的名句和钟情的词根。这是对李白诗的创意抒写,传递出一种崭新的诗歌意境。
在《姑孰十咏·谢公宅》诗中,李白云:“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倪宏伟的诗歌《谢公宅》娓娓道来:“青山压不住草芥的欲念,满眼白墙/恍如谢公祠的寂寞/一片竹叶,坠入倒影的皱褶/鱼儿在池塘虚度光阴/举杯独酌,与宣泄的情感叙旧/岁月的杯盏仍在倾倒/所有高洁的品格,都在坚韧的竹节上/庭院杂草丛生,废井长满苔藓/唯有清风悠闲的姿态/在夕光里,安抚涌动的岩泉”。取材于古诗又超脱于古诗,诗意盎然,富有人生的哲理。
人是易耽于安逸的物种,当深陷苦痛与灾难时,会发自肺腑地呐喊呼号,并且会格外珍惜万物。但当无虐少忧时,便会变得贫乏、迟钝,缺少对美的捕捉、对苦痛的敏感。正因如此,文学是绽放在废墟上的花朵,是盛开在冰山上的雪莲,是摇曳在荒漠里的纤草。
杜甫见证了安史之乱后家国的衰败和生灵涂炭,因此杜诗常常怀有对国家、社会、君主和人民强烈的关注和责任感,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胸怀天下、兼济苍生的思想,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倪宏伟汲取杜诗的精髓,以《春日如斜阳残照》为题进行现代抒写:“城门破碎,长安火光冲天/山河彷徨在朝廷的往事里/像孤独的花叶飘零/城内荒草萋萋,春日如斜阳残照/在风中摇摇欲坠/此时此景,满腹的感伤谁人能知/像花儿的泪溅落雨天/怅恨离别或许是尘世的流浪/鸟儿的悲鸣,让脆弱的内心惊惧不安/袅袅烽烟,三月未曾停息/一封家书珍贵无比/像亲人的思念,万金难买/头上白发越搔越少,发簪再无立足之地/仿佛国之屋脊,已在现实中坍塌”。古长安冲天的火光,人们的怅恨离别或尘世的流浪,都是社稷苍生的悲鸣,我们感受到了灵犀相通的文字。
王维同样经历安史之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倪宏伟以《唤醒乡愁》一诗进行情感呼应:“一片陌生的异乡山水/一个人在流浪的风里漂泊/重阳佳节已至,乡愁唤醒了故乡/远方的亲人重叠于记忆深处/思念是抑制不住的眼泪/遥想今日辰景,山东兄弟登高望远/头上插着茱萸以驱辟邪祟/唯独少了孤独的一人”。诗句呈现的浓浓乡愁,很好地解读了王维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是唐诗的重要板块,铸就了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存唐之前的边塞诗不足200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2000多首,不乏宏伟篇章。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倪宏伟沉浸在李贺诗的意境,追逐那段远去的时光,在《血染边塞》诗中真情抒写:“敌兵蜂拥而至,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似乎将要摧毁坍塌/将士们的铠甲,向着灿烂的阳光/像金鳞一般闪耀/满天号角声声,一片凝重的秋色/闪动无情的刀光剑影/勇士殷红的血迹,浸透边塞的黄土/在寒夜中凝结成暗紫色/援军半卷红旗,长途奔袭/在易水岸边踹破敌营,骁勇搏杀/夜寒霜重,战鼓郁闷低咽/已失去往日的雷霆震撼之声/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持锋利宝剑,甘愿殉国血洒疆场”。悲壮、无畏和报效家国的情怀,跃然诗行,令人称赞。
倪宏伟的诗歌注重情感释放,呈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愫回归,为读者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元稹的诗《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唤醒了倪宏伟深藏于内心的感情因子,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沧海之水,在于经历一段邂逅/从蔚蓝的碧波之中/阅尽大海蕴藏的一往情深/世间江河之水,就变得相形见绌/陶醉过巫山变幻莫测的云雨/情感已有终身的托付/再无兴致欣赏名山大川的风景/即使经过千姿百态的万花之丛/也无意回头顾盼花蕊/这缘由,一半是修道的净心无染/一半是因为拥有你——《沧海情深》”。
杜牧在《泊秦淮》诗中吟哦:“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倪宏伟循着杜牧的情感心路,用诗歌《秦淮河畔》进行细腻描摹:“烟霭朦胧,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明月的清辉洒满银色的沙洲/夜色很沉,船只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岸上灯影摇曳的酒家/卖唱的歌女词曲奢靡/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河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乡情、爱情和家国情交织,增添了诗的韵味和厚度,是诗人品读古诗又关注现实的真情写照。
对经典古诗进行翻新创作难度极大,面临诗歌意境、写作技术的严峻挑战,倪宏伟勇气可嘉。值得欣慰的是,倪宏伟的诗作克服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平淡,令人耳目一新。
如白居易的诗《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倪宏伟的《柘枝舞》同样意韵独特:“跳柘枝舞,就不要吝惜精致的舞衣/这是一种动感的舞蹈,千变万化/一曲舞终,舞衣已沾染尘埃和汗水/料想使君即将返回朝廷/舞伎已疲惫不堪/这个演绎的过程,隐藏于幕后/或许使君见不到/她们身着银泥衫的那段时光”。古今互动,相得益彰,这是诗集带给我的启示,相信读者会从中感受到景观意识、故土意识和归宿意识。
优秀的诗歌作品如同核裂变所释放出的能量,能跨越历史的屏障、穿越时空的滞留。《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遵从古典而又跳出古典,以娴熟的技巧融入微观现实和真挚的感情,在艺术上取得意象美、词汇美、格律美的效果,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象征体系,成功地传达了个体的感悟和对生命奥义的理解。相信倪宏伟的诗歌会在岁月的砥砺中更深邃和精美,更深刻而广阔。
(《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倪宏伟著,大连出版社,2025年1月)
作者简介
赵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圣殿之路》《店长》《贺兰山下》《普罗特》,散文集《简泉》,科幻小说《火星使命系列》《大漠寻星人》《地球守护者系列》《疯狂外星人系列》《贺兰山少年科幻系列》等上百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小十月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宁夏文学艺术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