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山歌音乐剧《爷爷的山歌》:成功的密码在哪里?对非遗传承有哪些启示?|西岭雪·文艺视评(108)

2025-04-11 16:08: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重庆木洞山歌音乐剧《爷爷的山歌》享誉成渝,可谓非遗焕新彩,歌韵永流长。这部剧的成功密码在哪里?对非遗传承有哪些启示?

木洞山歌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渊源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巴渝歌舞的2000多年文化遗存,是巴渝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爷爷的山歌》里呈现了木洞山歌最具代表性的高腔山歌、禾籁、盘歌、啰儿调等。剧中的爷爷人物原型是喻良华,人称喻公,会唱1000多首山歌,长年致力于木洞山歌的整理、传播。以喻良华为代表的编创人员用心用情地开展资料收集、歌曲采集,为剧目编写打下坚实基础。

《爷爷的山歌》是一部“沉下去”的作品,歌曲类型、调子等都极具本土特色。如木洞的油酥鸭、蜜枣、豆花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呈现。正因为“沉下去”,扎根本土,才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观众自然为之叫好。

《爷爷的山歌》以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人和山歌的命运,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推进吸引人,以戏剧效果感染观众。木洞山歌的传承保护与其他非遗一样,采取灵活转化、创新发展的路径。编创团队用歌剧形式改编传统经典山歌,形式多样,融合美声、摇滚、流行、说唱,到通俗、民谣、电声乐器等,结合精致的舞美设计、接地气的服装造型等,呈现出不错的舞台效果。

直播是当下的潮流,当山歌走进直播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评论作者宋雨霜认为,透过《爷爷的山歌》,可以看到现代新媒介对非遗的助力,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界限享受非遗之美。舞台设计方面,呈现了弹幕这一新媒体样式。屏幕上出现的弹幕,让剧中直播观众及时看到关于山歌演出的评价,也让剧场的观众有一种共鸣和心理互动感。

一部山歌剧,讲述着人们和山歌的命运起伏。新时代,山歌要留得下、唱得响、传得开,以及其他非遗要守正创新地发展,还需要多方合力,任重而道远。《爷爷的山歌》音乐剧为非遗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