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演出市场,看“加法”背后释放的四川文旅消费新动能

2025-04-16 21:50: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胡珍瑜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4月15日至18日,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在成都举行。参会代表分为两类,一类是演出行业的从业者,另一类是IP授权、投融资、专家学者等在内的“演出+”跨领域合作代表。

为演出市场做加法的演交会,给业界释放了哪些信号?四川的从业者又如何拥抱机遇,推动本地演出市场为文旅消费释放新的动能?


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演出市场整体收入持续增长

观演潜力仍有可挖掘空间

“企业、院团、政府部门非常踊跃,来参展的人数远超历届。”环视主论坛1100多个全部坐满的座位,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四川天府演艺集团董事长刘传介绍,300多个展位在预订时候几乎“秒光”,“我们还是觉得场地不够大!”

刘传的体感温度与市场的热度是一致的。演交会举办期间,照例会发布上一年度的市场报告,并探讨当下演出市场的趋势。

会上,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61%,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

四川也是这股演出热潮的受益者。2024年四川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全省全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票房总收入29亿元,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大型演出在2024年呈现出分布更加均衡的特点,共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180座城市,覆盖范围远超往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介绍,“越来越多演出进入三、四线城市,不仅促进了地方文旅融合,还带动了跨城观演和综合消费。”

谈及全国演出交易会首次落地成都,潘燕表示,这一选择是基于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演出市场。成都不仅在大型演出方面表现优异,还在积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本届交易会特别增设了音乐产业论坛,希望以成都为支点,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西部演出市场的发展,增进全国同行的交流和合作。”

展厅内,舞美领域的参展代表将特效光影投射到天花板上,跃动的光线展现出演交会的活跃气氛。在票务平台代表、大麦总裁何弭看来,市场观演需求还没到天花板。“今年多地政府加大对演出的支持力度,加上大量用户对热门演出的缺货登记量很高,观众的呼声还没有完全被转化成实际的购票行为。”何弭举例介绍,2024年其平台缺货登记超1万的场次接近1500场。他判断,随着今年国外知名艺人等来华演出为供给端增加新的亮点,加上观众的观演需求仍有未满足之处,演出市场继续增长。


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展厅现场。主办方供图

从“门票经济”到“票根经济”

演出项目消费拉动力更受重视

“以前大家讲的是一票难求,现在既有‘门票经济’,还有新趋势是重视‘票根经济’,强调演出对其他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何弭将“票根经济”概括为“三个‘多’:即发挥票根作为凭证的联动作用,让观众多玩一天、多吃一顿、多住一晚。”

成都市文广旅局在会上推介的政策介绍中,专门提到演艺和旅游联动发展,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景点。

在潘燕看来,若一个城市周末连办两至三场大型演出,跨城观演人次可达十余万规模。“针对这一庞大群体,文旅开发需聚焦观演行为的延伸体验。”潘燕建议。

成都星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开昕介绍,目前该企业正在打造位于成都西部的鲁家滩音乐产业园区,其园区规划的主力演出项目是大型音乐节,针对“00后”年轻人已经配套了玫瑰园、萌宠乐园、火车主题集市等项目。“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我们就将开启音乐节,和观众正式见面。”

在会议四川展区内,有一幅省内演艺剧院地图,其中点亮的就有一个新的演艺地标——成都东安湖大剧院。该剧院近期将对外亮相,是四川座位最多的剧院。东安湖大剧院负责人邵莉萍介绍,剧院将结合本身周边的公园特质和艺术氛围,计划引入具有休闲气质的餐饮品牌。“晚间能看演出,白天能来打卡,这是我们期待达成的效果。”

无论“门票经济”还是“票根经济”,都是以演出内容为核心向外发散的产物。今年已经在四川落地张惠妹、王心凌等热门艺人演出,成都雲声音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建勤介绍,接下来还将计划在四川落地周深、陶喆等热门演唱会项目。“前段时间,我们四川出台了新的奖补政策,对本地的演出商和音乐产业链条从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助力文旅产业的发展。”

肖建勤口中的政策,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四川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按照不同指标给予最高90万元至600万元不等的激励。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四川地理位置和消费市场,将通过政策细化设计让红利“滴灌”经营主体,推动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城市、全省联动的演艺经济格局,进一步挖掘四川演出市场潜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