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学制5年、招生30人、学费0元”,近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2025年戏曲表演(川剧)专业五年制高职专科招生简章公布后,引起社会关注。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招生简章截图
招生简章发布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为省内首个招收川剧专业的民办院校。此外,省内还有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常规开设川剧专业。目前,川剧专业的招生和培养情况如何,记者采访到院校、川剧院团相关人士予以解读。
“统招生+委培生”两条腿走路
川剧招生迎来新增量
“川剧专业的资金来源于自筹,这和我们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及创始人对川剧的热爱是分不开的。”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副校长兼戏剧影视学院院长熊殿华介绍,学校创始人余开源作为国家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办学开始就始终把川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川剧专业不只免学费,还资助一定生活补贴,还有每年回家的交通补助。”
从去年9月成立戏剧影视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就在为川剧专业招生做准备。熊殿华介绍,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支持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汇聚了著名剧作家徐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梅花奖” 得主肖德美等一众名师充实师资。
同样开启招生宣传的,还有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近日,该校发布了统招生的报名公告。在戏曲表演、戏曲音乐“5+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简章中介绍,戏曲表演(川剧表演)和戏曲音乐(川剧音乐)两个专业开启招生,招生对象以本省小学毕业生为主,前5年中职免学费,后3年高职学费每年10000元。
此外,今年还有新增的委培生项目。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馆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今年开设安岳县川剧委培班。委培班计划招收14人,招生对象为安岳籍青少年,学费实行全免政策,生活补助每人每年4000元。“委培班主要是和地方政府、文化系统单位合作,近几年已经有自贡市、资阳乐至县、宜宾等地和我们陆续合作开展委培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主任刘谊介绍。
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在2022年和2024年隔年招生川剧专业学生。2024年戏曲表演专业(川剧)学生同样为委培生模式。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委托学校定向培养40名川剧表演专业学生,面向全省公开招生,学生毕业后参加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公招公考择优录取。
“去年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时隔12年再度对外招生。”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裕仁介绍,此前2012年招生批次的学生已经成长为院内的骨干成员,目前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需要新生一代苗子注入新鲜血液,让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去年招生通知发出后,报名比较踊跃,整体报名人数超过了200人。”
进景区、考院团和升学
川剧专业毕业有这些主要选项
“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大家的训练很刻苦,进步很直观,基本功越来越扎实。”王裕仁这样评价新鲜血液的表现。他介绍,这批委培生完成全部学业考核合格后将颁发中专学历证书,毕业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将按照公招程序招录补充演出队伍。
刘谊介绍,一般统招生的就业方向更为自由,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在演员市场择业中更加主动。进入景区等文旅系统内当演员、向上考试升入更高层次的戏剧学校,以及考入专门的文艺院团、文化单位等,是统招生毕业后的主要流向。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受访者供图
和地方合作的委培生项目,一般按照地方需要进行针对性招生培养,优先回到地方文化系统就业。例如安岳县川剧委培班获得中专毕业证的学员,须参加安岳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聘使用。
即将在今年毕业,主攻武旦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学生蒋佳慧,正在成都市中心的百家班川剧团实习。小学阶段因为非遗推广活动喜欢上了川剧,并且接受了川剧老师的建议,决定成为一名川剧演员。“我毕业想去考专业的川剧院团,在专业舞台上磨炼,提升自己。”
“我的班里有22个人,目前了解考院团的同学要多一些。其次是进入旅游演艺行业去就业,据我了解大概有五六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蒋佳慧介绍。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委培生训练图。来自受访者
“这几天的招生电话中,家长除了关注川剧专业的培养方式,还关注出路。”熊殿华介绍,新开设的川剧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有上述选项之外,还可以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的校内就业。“我们准备筹办本校的川剧团,让招生、培养、就业的链条更加完善,也为学生毕业多一份保障。”
川剧立法带来利好
业界期盼扩大“人才池”
从目前全系的210余人,到今年9月新学期预计超300人的规模,刘谊欣喜地展望,“估计我们川剧系规模在秋天要创新高。”
作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校友的王裕仁也有类似感慨。“2010年,我当时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班里只有八个男生,仍在从事川剧行业的只有一半。现在川剧招生的规模起来了,我们也很振奋”。
川剧招生渠道变多、川剧专业生源数量变多的现象让多位受访者感到欣喜。在他们看来,川剧立法保护后,各地对川剧传承发展的资源投入加大,有望扩大川剧的“人才池”。
2024年9月,《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步施行。《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财政预算、经费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从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川渝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例如,《条例》规定应当将川剧保护传承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目录,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让川剧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
“之前有地方参加省上组织的川剧汇演,本地没有川剧演员,是找我们借的演员。在《条例》的引领下,地方更加重视川剧传承保护,匹配相应的资金资源,有的补充川剧人才,有的以川剧专业为依托培养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表演人员,带来了对川剧人才需求的增长。”刘谊介绍,今年还有多个市州在洽谈川剧委培班的相关合作,委培班的数量有希望继续增加。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前段时间与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签约,在达州20所川剧传承艺术特色学校授牌“川剧生源基地”。“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招生,当下川剧专业这个选项对大家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很多家庭也不知道我们川剧还有专业招生。我们也希望在今年加大生源覆盖面,希望让更多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家长、学生了解川剧,熟悉相关的招生和培养政策。”刘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