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出 四川诗人梁平、作家姜明获奖

2025-04-19 14:11: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泸州古蔺举行。小说、散文、诗歌、非虚构写作等11类奖项一一揭晓,其中,四川诗人梁平获特别奖,四川作家姜明的散文《八千年的凝视》获散文奖。两位获奖者以深厚的创作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视角,展现了四川文学的风采。


颁奖典礼现场

梁平半世纪文学路的坚守与回响

作为资深诗人和文学活动家,梁平始终置身于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写作的现场。多年来,梁平也是《人民文学》的热切支持者,为杂志社的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其获奖组诗《龙泉驿》刊于《人民文学》2024年,授奖词如此评价:“这是他近年来求新求变的代表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审美平衡,语言灵动多变,情感深沉丰沛,构建出疏朗大气、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梁平的写作,既能深入平凡的社会生活,也可探寻形而上的生存哲理,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恰当的笔触,记录着时代变迁和人间百态。”


梁平表示今天获得这个奖项,他的内心满是感激,而这份感谢绝非场面话。“掐指一算,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投身文学创作已有50年,担任文学编辑也整整30年了——从《红岩》《星星诗刊》《青年作家》到《草堂》,参与或主导各类文学奖项评审百余次,却鲜少以获奖者身份站在台前。”梁平直言:“《人民文学》是作家心中的'天花板'刊物。从创刊至今,始终以一以贯之的品质追求,成为文学界的标杆。每个作家的创作起点,都渴望登上《人民文学》的版面,这份认同源于它对文学纯粹性的坚守。”谈及古稀之年获此殊荣,他坦言心境与年轻人不同:“50年创作、30年编辑,见证过无数奖项,却极少站在领奖台上。这份特别的鼓励,是对文学初心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即便古稀,唯有写作不辜负。我将以更多佳作回应这份荣誉,让作品与岁月共振。”

姜明在汉字史中追溯文明根脉

姜明的获奖作品是刊发于《人民文学》2024年第7期上的长篇历史散文《八千年的凝视》。这篇长达2万字的大散文,是他对汉字研究的深厚沉淀之作。授奖词评价道:“一眼八千年!姜明的散文《八千年的凝视》以作者观看成都《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时的所见所闻为经,以散文家穿越历史时空的所思所想为纬,编织出一幅汉字历史的壮丽蜀锦。从良渚黑陶罐到贾湖龟甲,从史墙盘到秦诏版,从白马作笔到里耶秦简,被作者凝视的活的汉字史也在凝视我们。作者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返回汉字故乡的朝觐之旅,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结构内核、审美特质和精神本原。”


站上领奖台,姜明的表述充满温情与哲思。他追溯文学启蒙,提及39年前父母用微薄工资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称其为“梦想起点”。“老房子里的杂志承载着童年记忆与父母之爱,即便父母想卖房,我也坚持先将杂志迁至成都——《人民文学》早已是家人般的存在,有它的地方就是家。”谈及汉字,他将其比作“无声托举文明的爱人”:“《八千年的凝视》不仅是对文字的书写,更是对文化根脉的朝觐。我们每个人都在汉字的濡养中成长,它赋予生命光亮与骄傲。”

奖项革新激发蓬勃生命力

《人民文学》作为国家一级文学期刊,自1949年创刊以来,始终以年度评奖聚焦创作前沿。人民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覆盖小说、诗歌、散文、非虚构等领域,是我国文学界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此次川籍作家的突出表现,既彰显地域文学的深厚积淀,也为当代文坛注入多元活力,印证了文学创作在传统与创新中的蓬勃生命力。

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在延续权威性的同时推出创新举措:增设长篇致敬奖,向柳青《在旷野里》致敬,传承经典文学的时代价值;特殊文体奖首次授予科幻剧本,尹迪、吴岩、陈跃红的《云身》获奖,标志文学边界的拓展;“传播贡献奖”花落董宇辉,体现文学与大众传播的良性互动。

其他奖项中,刘醒龙《听漏》获长篇小说奖,蔡崇达《命运慢跑团》、陈集益《出燕郊》分获中篇小说奖,林那北《春江水很暖》、沈念《寤生》获短篇小说奖,陈人杰《喜马拉雅》、薄暮《冶铁者》获诗歌奖,丁晓平《寻找蒋宗英》获非虚构作品奖,李琸、陈小手获新人奖,莉亚娜获翻译贡献奖。

图片由《人民文学》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