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丛雨萌
成都读者阅读参与度远超全国国民平均水平、数字化阅读进入新常态,听书成为主流趋势……4月23日下午,成都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启动仪式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仪式上发布的《2024年度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数据亮眼。
读者参与度远超全国国民平均水平
成都人有多爱读书?《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字告诉了我们答案。2024年,成都市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1.61本:未成年人为34.76本,成年人为17.54本。有趣的是,2023年,全国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成都市成年读者和未成年读者人均图书馆阅读量均为2023年全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3倍以上。
伴随着未成年人人均纸质阅读量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与孩子一起“手不释卷”。《报告》显示,成都市读者家庭阅读氛围浓厚,平均每日共读时长为51.34分钟。越来越多家庭爱上读书的同时,逐渐习惯于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纸质文献借阅量提升迅猛
“2024年,成都图书馆的年度文献借阅量是214.93万册。”成都图书馆流通阅览部主任杨丽芝告诉记者,从2023年的132万册,到2024年的214.93万册,年度文献借阅量飞速增长的背后,与成都图书馆的一个举措有关。
2024年7月3日,成都图书馆将每张读者证借阅文献数量上限从12本调整为30本,其中含中文图书20本,外文图书6本,期刊4本。“自从调整阅读量后,我们会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奇观’:有很多读者拖着行李箱来借阅,更有家长为孩子装了满满一箱绘本。这其实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借阅量。”《报告》显示,2024年,四川省内共有2130个公共图书馆(含分馆、服务点、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覆盖率达100%。无论身处何地,成都读者都能将30本图书一次性带回家,畅享阅读乐趣。
数字化阅读进入新常态,听书成主要趋势
没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借书?纸质书籍不方便携带?2024年,越来越多读者青睐阅读电子图书。据《报告》统计,2024年,成都市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为8.34本,成年人人均电子阅读量为8.01本,超2023年全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3.40本两倍多。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解放双手双眼”,选择听书。《报告》显示,有90.97%的电子图书阅读者选择使用听书阅读。“我们已经在《报告》中窥见了这一趋势,接下来,我们会逐步引入有声书,做一些相应的资源倾斜。”据成都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代瑞雪介绍,目前,成都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总量达1417.23万册(件),读者日均电子图书阅读时长为27.05分钟,上升趋势显著。
“我们可以在天府馆内扫描听书墙,免费收听喜马拉雅的海量有声书籍,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半径5公里范围内都可享受该权益。回到家后也可以使用‘云图有声书’与‘新语有声书’,跟家人们一起听书。”成都图书馆文献采编部主任刘伟告诉记者,云图有声书主要以少儿类有声资源为主,新语听书以经典出版物为主,均可通过该馆公众号进行收听。
全民阅读活动场次近万 读者知晓率超八成
《报告》中这样一组数字抓人眼球:“2024年,全民阅读活动场次为9554场、参与人次1091万,读者知晓率85.12%、参与率47.64%。在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成都图书馆正在努力:童书漂流可让孩子们的书籍在线上线下“漂”起来;成渝“数字文化一网通”让两地居民无障碍使用两馆的数字资源;线上借书“喜阅到家”服务升级,足不出户就在家里借阅图书……
成都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4年,该馆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共计1738场,其中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共计817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721场、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共计26场,已惠及925万人次。除此之外,该馆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展览26场,包含线上7场展览,为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多彩,层次多样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