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多重方向性的优质定位——评北乔评论集《南人书话》|西岭雪·品读

2025-04-25 10:29: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许庆胜

文学评论是一门与文学创作并存的社会科学,而且是极具创造性的科学。恰如北乔在最新评论集《南人书话》中明确指出的:“我总是坚持认为文学评论是一种创作。”这说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准确评价各种文学现象,探寻艺术创作规律。通过研究分析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发现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文学创作。由此,《南人书话》给了我们许多明确而合理的方向性答案。


做个合格的评论家,是不容易的。北乔说:“我特别看重发现,即能不能在作品中读到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读一本书,当然会有全面的印象,但更喜欢寻找并品味一个线索或几个点。”“我偏爱看到作品的闪光点,看到写作者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优点。”“能读出一本书的优点,并说出一二三,也是一种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因其高智性抽象的难度与缕析渊博急需的可能匮乏,尤其是独到识见和价值评判尺度获得的不易,更兼负面文学担当丧失而大面积趋于功利的愈显世俗,文学评论作者队伍令业内人士担忧。在此背景下,《南人书话》呈现了坚挺姿态,方向性识见昂然硬实:“我历来主张,举凡小说应当有个好看的故事。换句话说,故事性是小说不可轻视更不能忘却的基本元素。”这对有效矫正小说日益偏离故事而随意散文化、理性碎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还有,“近二十年来,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新一轮前所未有的井喷期,持续而高产成为写作、出版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不可否认,对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有关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著作与长篇小说的兴盛并不相称。”纵观整个中国长篇小说版图,实际状况正是如此。

《南人书话》说谢有顺:“谢有顺的评论,完全可作为评论界的个案来评析。”“应该说,谢有顺的评论写作是从关注先锋创作及先锋作家开始的。对此,他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怀,采取了极为清醒而又睿智的视角,从而确立了他的写作理想和评论地位。”符合评论家谢有顺的评论实际轨迹。

这样的方向性见解,《南人书话》里还有:认定诗人蔡诗华的《拥抱你贺敬之》:“我不认为这部诗集是由102首诗篇结缀而成,在我看来,这是一首长诗,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很有指教意义。“分析当代作家的乡村文学作品,又有两个方向尤其突出,一是采取回望的姿态,挖掘乡村的记忆,这样的作品经历了作家因时空而变的过滤和文化深层次心理的想象;二是立足当下的乡村生活,着眼于城市文明带动和感染下的新乡村,这样的作品其实很难真正切入乡村的内部。”

认定许福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闪烁着乡村传统文化伦理的品质。”非常合理。“在我看来,散文诗首先当是诗,内在必须以诗性支撑,只是在形式上有散文的面相。换言之,散文诗应该是诗在分行和内容等方面的拓展,本质上归属于诗的范畴,是诗在行文上的一种变体。” “生态文学,作为一种理论命名,是近年来的事,然而生态文学由来已久,就是在《诗经》中也如星光闪烁。”识见独到,发人深省。

《南人书话》的评论视野是巨量的,应邀研究煌煌143部,长篇小说包括毕飞宇的《推拿》等48部,短篇小说集8部(其中包括两部小小说集),诗歌25部(其中包括散文诗两部、长诗两部),散文50部(其中包括纪实散文14部、随笔加上两部历史随笔共12部、报告文学一部),特定评论集12部(其中包括文学史一部、文学研究6部、文化研究一部)。这说明,北乔的批评视野极其广泛,在尽可能的宽广中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发掘作品的闪光点。

文学作品的意义价值发现与发挥作用,接受者评价的介入成了必然的跟进。通过阅读、梳理、消化以及感性与理性双向上的不同程度的吸收、辨明,方能挖掘出作品显在和潜在的诸种意义价值,从而发挥作品的有效性。

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总是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文学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不断评论,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忠实于读者评价的作家们,愿意充当代言人的优秀作家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从文学评论中,看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扬长避短,更充满热情地去创作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更优质的优秀作品。

同理,阅读的文学作品越多,评论的文学作品越多,评论家们的评论视野会更广,尺度会更准确,观点会更新颖,文学评论的水平定会相应地得到提升,更能熟能生巧,从而使文学评论一步一个台阶,更上一层楼。

“我始终认为写作者都不容易,那份文学的情怀和执着让生命多了光芒。”这是北乔人格与文格的充分体现,也使《南人书话》熠熠生辉。

(《南人书话》,北乔著,中译出版社,2025年3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