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2025年4月25日,四川省第三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在东坡故里眉山正式启幕。会上,主持人与虚拟主持人“少年苏东坡”共同发布《2024年四川省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核心数据》,一组组数字勾勒出书香天府的立体图景:阅读正以传统与数字共生的姿态,在四川8300余万居民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全民积极,多元场景掀阅读热潮
近年来,四川各地以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成为展现全民阅读风貌的生动窗口。从城市繁华商圈的快闪书市到静谧社区的亲子共读角,从知名作家的文学讲座到非遗与阅读结合的沉浸式体验,阅读正以“传统+现代”的多元形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调查显示,四川省全民阅读总指数为69.27%,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达73.89%,彰显出四川居民对阅读的高度热情。广安市“川渝共建·阅享书香”活动便是典型场景:4月17日在华蓥市举办的现场,近500名川渝群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亲子家庭参与图书展览、非遗手作、知识竞答等12项活动,沉浸式感受阅读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魅力。这一数据与场景,正是四川居民阅读热忱的缩影——无论是城市白领利用通勤时间进行手机阅读,还是乡村儿童在农家书屋探索纸质绘本,阅读已成为不同群体共享的精神纽带。
“一城繁华半城诗,醉美酒城书香浓。”4月23日,泸州市暨合江县2025年全民阅读大会在合江县荔枝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白酒文化主题书展”巧妙融合地域特色,既有《四川白酒史》《酒城文脉》等纸质典籍陈列,又设置VR酒窖体验区,观众扫码即可观看蒸馏工艺3D演示。近年来,泸州市大力实施“文化涵养”工程,将红色文化、长江文化、白酒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IP”与全民阅读深度结合,通过“酒文化读书会”“长江沿岸漂流书箱”等创新形式,推动“书香酒城”品牌深入人心,更展现出阅读与地域文化相互赋能的强劲活力。
阅读习惯,纸电并行各有所爱
四川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6本,高于全国成年国民的4.79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95本,也高于全国的3.52本,“纸电并行”成为阅读主流。
在成都工作的上班族宋鑫平时通勤时会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周末则会去书店挑选纸质书,他说:“电子书方便携带,随时能看;纸质书有质感,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这种阅读习惯在四川较为普遍。87.3%的成年居民认可阅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人均每天花22.97分钟阅读纸质图书,虽略低于全国的24.41分钟,但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9%,其中80.1%通过手机阅读,显示四川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移动端阅读的依赖,同时也不放弃对纸质书阅读体验的追求。
4月22日,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广场举行的“玉林书拾”书香武侯2025年全民阅读活动中,“玉林开卷·书市烟火”快闪市集吸引了不少人挑选纸质书籍,感受纸质书的魅力;而武侯区图书馆负责人也提到,市民通过关注“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取丰富的在线阅读数字资源,将阅读场景深度融入市井生活,满足大家数字化阅读的需求。
阅读方式,传统与现代交融
41.3%的成年居民更倾向“阅读纸质图书”,体现出四川人对传统阅读方式仍有深厚情结。在成都的实体书店,如文轩books、阿来书房等,常常能看到读者沉浸在纸质书的世界里,静静享受阅读时光。在4月16日通江县2025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新华文轩“惠民书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挑选纸质书,大家在翻阅的过程中,感受着纸张与文字带来的独特触感和韵味。
而28.4%选择手机阅读,17.7%青睐听书,又反映出四川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数字化阅读。在四川街头,戴着耳机听书的行人并不少见,各类有声阅读平台也受到广泛欢迎,为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提供便利。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阅读资源日益丰富,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共同满足着人们的阅读需求。
阅读活动,满意度赶超全国
四川成年居民对本地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达75.1%,参与度62.2%,参与过活动的居民满意度达81.6%,高于全国的73.2%。四川的“天府书展”“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等活动早已成为文化名片,每年都吸引大量市民参与。2025年各地的全民阅读日系列活动,融合诗词文化、科幻对话、少儿阅读、城市记忆等多元内容,为市民打造精神文化盛宴。
其中,“书香成都·诗意新都”主题活动于4月23 - 24日在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举行,活动以古诗词为主线,通过《桂湖寄思》《春夜喜雨》《蜀道难》等经典诗词吟诵,串联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等名家亲临现场,与市民共赏诗词之美。活动特别设计的“诗人穿越”环节,由演员扮演李白、杜甫、苏轼等,以情景互动再现历史名篇创作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诗词意境。现场还发布《新时代成都文学丛书》新书,并点亮成都市“文明实践+”文化空间地图,解锁更多阅读新场景,同步举行的书香市集打造出可听、可看、可触的立体阅读空间。
在4月23日举办的“当‘科幻世界’遇见DeepSeek”主题沙龙上,科幻作家、科技代表与学术专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展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时代阅读革命的头脑风暴,探索科技如何重新定义阅读体验,吸引众多科技与文学爱好者参与,激发大家对未来阅读方式的思考 。
未成年人阅读,引导需加强
0 - 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85.9%,略低于全国的86.6%。人均阅读量10.39本,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26.20分钟。数字化阅读接触率76.9%,略高于全国的75.1%。
随着数字化阅读接触率的提高,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分配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时间,培养深度阅读习惯,亟待解决。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阅读,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干扰,难以专注于深度阅读,这就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数字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宜宾市南溪区仙源小学校,3月28日举办了2025年春期“图书漂流集市”活动 ,全校三至五年级师生全员参与,大家以书为纽带,开启知识的流动盛宴,孩子们在活动中挑选心仪书籍,分享阅读感悟,展现出对阅读的热爱。此外,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武侯演书社”互动舞台剧《三刷茅庐闯关记》于4月22日精彩开演。剧目融合了三国文化、科技科幻与游戏闯关元素,为小读者们带来了沉浸式阅读体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
四川省各大学校正不断以文化课程融合、特色活动创新、阅读空间升级为抓手,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个角落,为未成年人深度阅读注入持久动力。
有待提升,优化公共阅读服务效能
然而,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5.01%,表明公共阅读设施的覆盖范围、服务质量与效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城镇成年居民对街道公共阅读设施(图书馆、书店等)的知晓率为46.5%,虽低于全国的53.9%,但公共图书馆使用满意度达74.7% ,接近全国数据78.9%;农村地区对农家书屋的知晓率为24.1%,但使用过的村民满意度高达79.1% 。
总体看来,尽管四川各地拥有众多图书馆、书店等阅读场所,但部分区域设施知晓率和利用率有待提高。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家书屋存在位置偏僻、开放时间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村民难以知晓和使用。
为改善这一现状,四川各地已展开积极探索。成都武侯区打造“亲子阅读地图”,将书店与科普场馆、非遗工坊串联起来,不仅让亲子家庭有了更多阅读与互动的选择,也使得公共阅读设施的知晓率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在凉山州,“马背流动书箱”项目克服了山区交通不便的难题,穿梭于各个村落,为偏远地区的居民送去知识。这些流动书箱不仅配备了各类实用书籍,还搭载了太阳能电子书阅读器,存储着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让山区居民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泸州在“书香酒城·全民阅读”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居民对阅读活动和相关设施的参与度与知晓率……
四川省全民阅读在2024年呈现独特发展态势,各地丰富的阅读活动是其生动缩影。未来,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四川有望不断提升阅读服务水平,丰富阅读活动形式,让阅读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全省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