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飞行导演”“高铁编剧” 这场培训会解码艺术创作风向

2025-04-25 17:38: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4月25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承办的四川省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动员培训大会在成都召开,为四川的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艺术家解码当下的创作风向标。

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已于4月15日开始。培训会强调了院团和创作者需要准确理解国家艺术基金的定位,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避免单一依赖国家、省市等层面的艺术基金单向输血作为创作资金来源,增强在市场中打拼的能力。

在创作领域,会上坦言当下存在创作选题的同质化、创作周期沉淀不足以及自有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指出“年初定选题,年底拿出来”的节奏过快的创作要求不利于艺术家的潜心创作。“实际的创作工作是由一线从业者开展,一定要激发院团和艺术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黄小驹强调,当下需要保障院团、艺术家合理的创作周期,给予专心沉淀打磨项目的时间,并发挥其艺术创造力。

“飞行导演”“高铁编剧”的现象也需要进一步反思。黄小驹表示,频频使用外请人才担任主创不利于本地院团的成长,还容易在全国造成创作风格同质化的问题,并且在后续的项目打磨提升上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创作模式。

为鼓励各地培养自有人才,国家艺术基金也在2026年的申报规则中明确,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申报项目的主要演员原则上使用本机构、单位演员。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四类主创人员应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创作人才为主。有使用外请主创人员情形的,在评审确定资助项目时,每外请1类主创人员降低1个排序档次。

2013年底成立的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在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项目中,四川获立项资助37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自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首次资助项目以来,四川累计有31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含滚动资助项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