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在雪山中行进中蹚出身后的轨迹。来自晨星破晓户外俱乐部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进入5月,四姑娘山、奥太娜雪山等四川热门登山目的地已经来到旺季。日照金山,壮观的皑皑雪峰,吸引爱好者关注,也成为从业者经营“热雪经济”的基本盘。
面对正在扩张的登山市场,当下的从业者们面临行业发展的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在走访中一探登山市场的焦点所在。
登山者在雪山中行进。来自晨星破晓户外俱乐部
费用下降拉低参与门槛
多重因素助推入门群体年轻化
“奥太娜山在四川应该是入门难度最低的雪山之一,最高海拔是5200多米。五一时候报团来攀登奥太娜雪山的,多数都比我年龄要小。”来自晨星破晓户外俱乐部的登山领队张海林,今年29岁。该俱乐部在成都及其周边登山市场深耕了10多年。他近来突然发现,年轻人变多了。“尤其是面对入门级雪山,客户从过去80后、70后,往95后、00后更迭,后者已成为主力客户。”
同样有类似感受的,还有领队张志强。他所在的驴足迹户外旅行俱乐部扎根成都,登山业务远至新疆等地。“五一”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带了一个20人内的小团去登山,“三分之二都是30岁以下的客人。”
年轻人的“登山热”,离不开其产业链条的完善作为支撑。成都市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黄义认为,户外装备产业链不断完善,让登山所需的硬件价格不再那么高昂,配套服务也更加精细化,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体验选项。
“登山的费用门槛降低,让这项运动的吸引力提升。以奥太娜雪山为例,行业内目前登山报团的价格是1280元,加上租赁装备的价格也就在1700元左右,再加上吃住行费用就是基本的登山开支。这样的价格和传统假期景区旅游相比并没有高多少,已经很有吸引力。”在社交媒体上咨询行业收费时,一位领队这样介绍当下的行业报团价格。
张海林告诉记者,那些面孔稚嫩的大学生登山者,肯定是需要家庭的认可和费用支持的。他认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家庭成长环境更加包容,对个性化的兴趣更为理解和支持,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更让年轻人需要一个情绪的突破口,“登山就是走进山野,让年轻人获得城市中难以找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登顶的幸福、沿途风光的照片也极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出圈。
“都往人海去,而我在山林”——来自成都的吴女士是一名“90后”的登山爱好者,这是她的登山宣言。“想用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户外登山能获得新的人生体验,放空自身。”她说,自己对坐观光车、去观景台这类传统的旅游模式很难提起兴趣,“追求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成为自己去雪山的一个理由。”
雪山攀登前,登山者进行准备活动。来自驴足迹户外旅行俱乐部
服务模式和产品上新
户外俱乐部需要提供更多附加价值
新的服务模式也在推广。此前,行业主流的模式为一个向导全程伴随一个或者两个客户。今年,奥太娜雪山4月下旬启用新的登山向导服务模式,采取定点向导、随队向导、救援辅助向导三者相互结合的新模式。
新模式下,登山线路设置一共20个指示牌,指示牌下有向导值守。在登山入口处每8个人左右组成一个小队,会配备1-2个随行向导带梯队上山。每个队员根据行进速度可以调整梯队。前序梯队登山队员因为速度跟不上,也可以自然地融入下一个梯队。路线上有巡逻救援或者下撤向导,客户如果体力不支或者高原反应可以联系身边最近的向导下撤。
“现在全山的向导都可以为大家服务,避免了单个向导全程陪伴模式下可能出现的客户和向导沟通问题。运行一个月来,我们觉得是对提升客户体验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张海林介绍,登山俱乐部有更多精力在个性化体验、后勤保障提升上下功夫,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他介绍,目前俱乐部正在登山服务产品上提供新产品,例如部分线路已经提供了免费登顶照片等服务,住宿条件也在改善,吸引客户报名。“我们也期待这种新模式在更多成熟雪山线路上推广。”
除了产品的上新,张志强所在的驴足迹户外旅行俱乐部正在拓展新客户群的来源渠道。“散客之外,我们还在和户外品牌以及成都等地企业的团建项目合作,已经承接了知名户外品牌的合作项目,也能顺便提升俱乐部的知名度。”
雪山攀登资料图。来自驴足迹户外旅行俱乐部
“特种兵式登山”不可取
业界持续推动登山市场安全意识强化
正在计划在5月下旬带学生开展登山实训,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的教师张伏友近期忙着出发前的准备事项。他介绍,每次登山前自己都要嘱咐同学们三个必须做的事情——带上保温杯及时补充热水、戴好帽子为头部保暖、拿好厚衣服随时准备增添。“这都是前辈用血与泪的教训换来的,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缓解高原反应。”
张伏友直言,“特种兵式登山”这类极简装备、时间压缩行程绝对不可取。“我们提倡的是遇到高反要坚决‘特种兵式下撤’,下撤到低海拔地区能最大程度缓解不适。”
登山是一项价格门槛已经不算高,但对身体要求仍有一定门槛的运动。“一个最起码的判断标准就是自己有没有十公里连续不断的徒步经历和能力。如果没有,还是不建议去登山。”张伏友建议。
“登山是一项运动,运动就难免会有安全风险。”从业20多年的岩羊探险创始人罗日格西看来,当下的市场扩容速度超过了市场教育消费者的速度,并且部分机构存在低价引流的误导行为,宣传“有腿就行”类似噱头,对行业的整体形象带来破坏。
罗日格西也很关注因高反等各类因素造成的登山意外事故,坦言部分新人爱好者面对高海拔环境,还缺乏完善的安全认知。“安全余量要留足,是我们和客户沟通服务、策划新产品时一直要坚持的理念。直白说就是吃住行可以省,但安全保障一点都不能将就。”
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高敏表示,当前登山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俱乐部缺乏专业资质、向导能力参差不齐、登山者安全意识不足等。“每次安全事故其实都是对行业形象的整体损害,我们也在持续推动市场安全意识的强化。”高敏介绍,协会一方面在加强登山方面的科普培训和安全教育宣传,另一方面协助山峰所在地村镇规范化管理登山市场,希望通过持续努力让登山的从业群体和新入行的爱好者更趋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