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诗意行囊——读《值得孩子阅读一生的诗(外国卷)》丨西岭雪·品读

2025-05-22 18:01: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马长俊

作为每天和孩子一起在校园里读诗、写诗的老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读得入神的“宝藏书”——《值得孩子阅读一生的诗(外国卷)》。它像一盒被精心包装的“诗意盲盒”,打开每一页,都能遇见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诗人,用最纯真的语言,和我们聊关于成长、自然、幻想与爱的故事。

这本书的编者邱易东,是我敬佩的儿童文学专家,亦是我的老师。拿到书的第一刻,我就在想:什么样的诗能让孩子“读一生”?翻完100首诗后,我找到了答案——是那些能“住进孩子心里”的诗,是那些无论10年、20年后再读时,仍能让你想起童年某一刻心跳的诗。

“会呼吸的诗”替孩子说出心里话

孩子们总爱问:“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如果我变成一只鲸,是不是就不用写作业了?”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共鸣。

《我想成为一头鲸》里写道:“海水时刻都在冲洗我/从此,我就不用再洗澡”——这简直是有些小朋友的“心声”。还有里尔克的《那时我是个小孩》,把被关在屋里的孩子“跟着流浪琴手去远方”的白日梦,写得像一片会飞的云,轻轻飘进每个孩子的窗户。

这些诗不是“教”孩子怎么想,而是“懂”孩子在想什么。就像灌州小学的孩子说:“读这些诗,好像有个看不见的朋友,把我心里的小泡泡都戳破了,变成了会发光的句子。”

“会讲故事的诗”带孩子看世界万千模样

诗只是“风花雪月”吗?不,这本书里的诗是“生活的万花筒”。

有和小甲虫做朋友的《我认识一只黑甲虫》——你看,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的孩子,原来和诗人有一样的眼睛;有写盲童的《盲童》,没有眼泪,只有“只要我放声歌唱,我就是一个国王”的乐观;还有《稻草人》,把一个守着稻田的“老伙计”写成了“不怕风雪的英雄”。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诗里藏着“大世界”:从《森林》里的晨雾,到《初霜》里的第一片白,从《地球》在外星人眼里的蓝色光晕,到《人类的摇篮》里飞向太空的想象……孩子们读这些诗,不仅是学语言,更是在心里种下一颗“关心世界”的种子——原来,我们的小快乐、小忧伤,都和地球、宇宙紧紧连在一起。

“会长大的诗”从6岁读到16岁甚至60岁

翻开目录,第一首是《两只小鸟》,像孩子蹲在操场边看麻雀打架的日常;最后一首《人类的摇篮》,却带着我们“飞”到太空,看地球像一颗蓝色的宝石。

100首诗,像一条跟着孩子长大的小路——幼年读“玩”,会为“不用洗澡的鲸”咯咯笑;童年读“情”,会为“盲童的阳光”红了眼眶;少年读“志”,会为“飞向宇宙的摇篮”心跳加速;哪怕到了60岁再读,还能读出对生命、对和平的新感悟。

这样的诗,不是“读完就忘”的,而是会跟着孩子一起长大的。在他们遇到挫折、困惑时,会突然从记忆里跳出来,轻轻说一句:“我懂你。”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在想: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不是昂贵的玩具,而是“永远保持好奇的眼睛”“永远能感知美好的心”。而诗歌,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值得孩子阅读一生的诗(外国卷)》不是一本“诗歌集”,而是一个“诗意的伙伴”。它会在孩子睡前翻两页,在春游时读给小伙伴听,在毕业时夹在同学录里……更重要的是,它会让孩子知道:无论长多大,心里都可以住着一个“写诗的小孩”。

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们,推荐给每一位愿意和孩子一起读诗的家长。让我们一起,在这些跨越国界、跨越年龄的诗里,找回最本真的快乐,也种下最辽阔的远方。

(《值得孩子阅读一生的诗(外国卷)》,邱易东、罗娟编,重庆出版社,2025年5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