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齐上阵,文化遗产这样“活”起来丨聚焦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

2025-05-23 17:04: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摄影 黄潇  发自深圳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上的首展、首秀、首发备受各方关注,尤其是各类“文化+科技”的全新运用,展现出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和更多可能。

凭空出现的青铜尊、凹凸屏上立体的城市古建筑、全景体验裸眼3D藻井、三维建模纹饰清晰可见的三星堆青铜人像……踏入展馆,仿佛进入充满科幻感的文化空间,在各地带来的各类硬核黑科技运用下,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更让人们在深圳便能穿越地理时空,一览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在北京展馆,“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十分吸睛。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以六面环绕的LED屏幕构建沉浸式全景体验空间,通过高精度扫描重建、裸眼3D、三维特效等技术手段,围绕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的藻井打造环绕式超高清数字艺术空间,让观众“一井观天下、一井纳万象”。

去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在浙江展馆,仿真版悟空半身像吸引大批游客关注。高仿真技术的运用,让悟空从游戏走入现实,“每一根毫毛”都纤毫毕现。

远处看什么都没有,走近后青铜器竟然在眼前凭空出现,这便是位于河南展馆的空中悬浮三维成像设备。“非常神奇!”在众多逛展观众围观下,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介质,便可以将图像内容悬浮呈现于空中,并以三维形态呈现,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逛展文博会,机器人已成为贴心伙伴,大小角落随处可见。不过,文博会上的机器人,也展现出十八般武艺——会做咖啡、会画画、会弹古筝,还会集体来一段热血的英歌舞。在13号馆内,一款名为“夏澜”的仿真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夏澜”的身高、比例、面部细节等均采用仿真设计,不仅“高颜值”的外观接近真人,还可以识别用户的语气、表情、眼神等多维度信息,做出开心、惊讶等表情,让观众感叹“科幻照进现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