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话剧《苏堤春晓》:怎样把苏轼的文人风骨与历史场景转化为极具视觉张力的舞台语言?丨西岭雪·文艺视评(115)

2025-05-23 17:36: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杭州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苏堤春晓》,故事以宋代美学为舞美根基,通过虚实结合、科技赋能与写意精神,将苏轼的文人风骨与历史场景转化为极具视觉张力的舞台语言。

《苏堤春晓》的舞台设计以宋代规制为蓝本,采用极简风格凸显雅致与大气。30米长的青砖铺满舞台,还原宋代建筑的质朴质感。17组9米高的多媒体纱框屏风,既作为背景幕布,又通过流动的山水画影像,展现宋代的市井风情和自然意境。

这些元素将宋画中的留白、线条与漆器工艺结合,形成“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的水墨山水画的大写意效果,赋予舞台开阔的时空无限想象。例如,纱幕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苏轼的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动态化,江南水墨的流动感与剧情发展相呼应,还原宋代的简约、雅致、大气之美,形成诗画一体的绮丽画卷。

为体现宋代服饰的飘逸与灵动,并融合现代的审美观,话剧在苏轼的服装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宽袍大袖采用大敞口剪裁,凸显其豪放不羁的文人气质;头饰以玉、珍珠等传统材质打造,强化宋代生活的真实仪式感;王弗一角以四川方言演绎,其服饰的泼辣俏皮与苏轼的洒脱豁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地域文化符号增强角色辨识度。

评论作者李馥均认为,《苏堤春晓》舞美大写意的设计,既把多才多智、幽默风趣的苏轼形象凸显,也恰到好处地渲染了人物形象的性格。话剧舞台对苏轼精神世界的视觉诠释,为传统文化在舞台艺术中的演绎提供了范例,让人对中国话剧的前途更充满信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