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宋代文豪苏轼的诗歌中不难看出,其人生记忆深刻的一地就是惠州。5月23日至24日,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连续亮相广东惠州,并正式开启今年的新一轮全国巡演。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演员们以川腔川韵,带来跨越近千年时空的诗意联动。
《梦回东坡》演出剧照。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从四川到惠州
诗意的联动引发东坡文化的共鸣
作为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的到来,引起惠州东坡迷的热情响应。提前到场的戏剧爱好者们穿梭于剧场大厅,手持折扇,身着宋制汉服来到演出海报前打卡留念。
演出前观众在《梦回东坡》海报处打卡。郑志浩 摄
“我从小就喜欢苏轼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看川剧,得到了开演信息后就马上买了票。”惠州的中学生林佳培表示,苏轼的丰富人生履历充满传奇色彩,希望看到传统戏剧的舞台如何表现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由一场梦境展开。大幕拉开,锣鼓渐起,灯光变暗。舞台上,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开始回溯过往一生。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故事等娓娓道来。
《梦回东坡》演出剧照。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剧场内,观众随着苏轼沉浮不定的轨迹,时而被诙谐的川剧唱词逗得会心一笑;时而为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桥段屏息凝神。髯口功、水袖等富有观赏性的传统技法接连登台亮相,高腔唱段更是苍劲激越,展现了《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苏轼名作的气势。谢幕时刻,全体演员上台,观众席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梦回东坡》主创人员演后互动。郑志浩 摄
寓居惠州两年零八个月,苏轼留下了近600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和遍布城市的足迹。东坡文化也是惠州一笔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开演前,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特意来到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探寻苏轼在惠州留下的足迹。东坡井、德有邻堂、思无邪斋……陈智林感慨良多,“每次来到苏轼去过的城市,在东坡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很饱满强烈的声音,让我一定要把这部剧演好,才能对得起当地的观众。”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苏轼形象,一个豪放的、乐观的、幽默的伟大文人。”来自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的陈向东观演后表示,四川方言的演绎独具特色,让他印象深刻。“我还是惠州苏东坡祠的讲解员,未来想把《梦回东坡》里的唱词摘出来,融进我的解说词中,给观众介绍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苏东坡。”
新生代挑大梁
青春的气息续写川剧传承新篇
舞台上潇洒的苏轼形象,到了幕后就要面临种种现实条件的考验。由于饰演的苏轼年龄跨度大、造型丰富,四川省川剧院青年演员雷云在每一幕戏份衔接节点,就要赶往后台抢妆,在化妆师、服装师、道具师的帮助下更换形象,再迅速返回台上。整场演出中要经过8次这样的抢妆。
在雷云看来,塑造这位千年偶像,不只是幕后抢妆的考验,更是对演员艺术素养与历史素养的考验。“这次我们在剧本上进行了整理,一边巡演,一边打磨,强化了苏轼内心的独白戏份,让这个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在舞台上更加有血有肉。”雷云介绍。
有血有肉的形象,来自新生代演员的演绎。本次演出的阵容由川剧青年演员挑大梁。雷云和“00后”川剧小花旦刘咏涵领衔主演,携手老中青三代优秀川剧演员,以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功底,刻画苏轼与其爱人、家人、挚友、同仁等人物形象。
刘咏涵在剧中饰演苏轼夫人王闰之,凭借出色的唱功和对角色的理解,将王闰之的泼辣、坚韧与深情展现出来。“理解这个角色的过程,也是不断和历史人物对话的过程,一方面反复研读剧本和史料,另一方面多观察生活中的人物获得灵感。”她认为,青年演员在舞台上要发挥自己的活力,传好守正创新的接力棒。
“一个好的戏,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剧种的局限,可以走进不同地方观众的心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观演后表示,《梦回东坡》这次由正在成长的后起之秀来主演,较为圆满地呈现了舞台形象,充分体现了苏轼乐观的生命律动,演出了自由奔放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据统计,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在现今湖北黄冈(黄州)、广东惠州等18座城市留下了足迹。细数《梦回东坡》巡演的历程,陈智林表示,目前该剧巡演大约覆盖了苏轼走过的三分之二的城市。“接下来我们力争剩下三分之一的城市全覆盖,希望这个充满川味、幽默风趣的苏东坡,能走进更多老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