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摄影 黄潇 发自深圳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以《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大文化观的指引》为题进行主旨演讲。阿来从自身经历谈到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观察和体会,他认为,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大文化观的指引。
阿来说,近年来,他行走考察了许多古代诗人行吟过的地方,比如基于对杜甫和陆游对四川书写的兴趣,去实地行走了秦岭到四川盆地的古蜀道以及四川盆地中诗人们曾经游历和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杜甫与陆游等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以他们真挚的态度,高超的艺术,为那个时代留下了许多生动而真切的记录。这些记录有关于道路,有关于道路串联的驿站与城镇,有关于农耕时代的乡村,有关于彼时彼地的人类社会面貌与人类生活。因此,对当下无论是文化遗产发掘,非遗传承,还是文旅融合,都是相当宝贵的资源。”
阿来说,基于自己的体会,以及唤起公众与相关部门与机构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重视的责任,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下,“阿来书房”创办了一个人文系列讲座,从《杜甫成都诗》到《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在阿来书房线下讲,同时在抖音集团支持下,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3年多坚持不懈,在公众中产生了相当影响。目前,该讲座已经陆续完成《杜甫成都诗二十讲》《岑参蜀中诗七讲》,当前正在进行的是《陆游蜀中诗》专题。
阿来提到,自己在这么多年行走中注意到,在当下文旅开发热潮中,对于如此丰厚的遗产积累,很多呈现出来却是对文化的无知或浅尝辄止,例如许多古楼的重造,因为没有开掘其中的文化,就没有气息,因此出现了千城一面等同质化情形。
因此,阿来提出“大文化观”理念。在阿来看来,一切文化遗产,一切古城古物,都与那个时代相关,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相关,与那个时代的审美相关,与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情趣相关。“脱离了大文化观的笼罩,脱离了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体察,保护就体现不出更大的价值,文旅开发就难免同质化、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