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肖姗姗 摄影 胡尊栊
6月28日,2025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开营。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24名南亚留学生,将在两天时间里通过文学讲座、文化考察等活动,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体验“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独特风情。
开营仪式现场
开营仪式:文学搭起友谊桥梁
据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介绍,该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为南亚留学生搭建了解中国文学的优质平台。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执行主任侯志明表示,中心自2024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中外作家交流、文学作品互译出版等工作,希望留学生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致辞中特别提到杜甫、苏轼、巴金、阿来四位作家,认为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国家大义、民族对话等中国文学基本精神,值得南亚青年深入学习。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虽未能到场,但却给每个留学生送上了一份惊喜——亲笔签名的图书《阿来讲杜甫成都诗》,他希望留学生们带着这本书,开启美好的文化旅程,在诗与景的互证中,触摸到杜甫笔下“锦城丝管日纷纷”的锦绣天府,也读懂千年前诗人在四川找到的“此身那得更无家”的安逸。
留学生感叹:李白和坝坝宴都“安逸”
来自孟加拉国的女生米雪已在成都学习生活了一年。“我去过杜甫草堂,还去了李白的故乡江油,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写的诗很有意义。”米雪说,她虽然学的是经济,但对中国文学兴趣浓厚,“我喜欢成都的风景,也喜欢这里的美食,特别是小吃,非常好吃。”对于接下来的行程,米雪对李劼人故居充满期待,“我还没了解过李劼人先生,很期待通过这次活动认识他,我会好好听讲座、了解他的故事。”米雪表示,她经常跟孟加拉国的朋友分享在成都的经历,“我会告诉他们我去了哪些地方,听了什么诗,以后也会继续分享成都的美食和文化。”
四川在线记者采访米雪(左)
巴基斯坦留学生陈以轩通过孔子学院来到成都,此前已在巴基斯坦学习了两年汉语。“我去年来过成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对这里印象非常好,所以决定来这里读书。”陈以轩表示喜欢川剧变脸和茶文化,“成都的辣椒和我们那里很像,让我感觉很亲切。在巴基斯坦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过杜甫、苏轼等中国文化名人,现在来到他们的‘家乡’,感觉很奇妙。”
陈以轩
陈以轩还参加过成都的坝坝宴,“坝坝宴很热闹,有各种各样的菜,我希望以后能在巴基斯坦也举办类似的活动,把中国文化传递给更多人。”他计划成为一名汉语教师,“我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以后当老师时,一定会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还有成都的美食。”
丰富行程:沉浸式体验四川文化
据介绍,本次体验营为期两天。留学生们不仅能聆听来自汤洪、王威廉、罗伟章等学者、作家带来的讲座,在文学中读懂中国与南亚,还将游览杜甫草堂博物馆,探访李劼人故居、前往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苏轼的故乡体会宋代文学的魅力……
从杜甫草堂的诗韵到三苏祠的文心,从专题讲座的思想碰撞到实地考察的沉浸式体验,2025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正以文学为媒,让南亚青年们在“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土地上,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正如侯志明所言,希望留学生们把在四川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带回自己的国家,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文明使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