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本期《希蜀漫话》的主题,聚焦在了四川的“诗韵”。7月4日,参加“中希网红游名城”活动的希腊网络达人们走进了杜甫草堂博物馆。在草堂的红墙竹径间,“希腊姐妹花”索菲亚与玛丽安,和四川在线记者聊起学习中文的7年时光。
索菲亚告诉记者:“最初是被中文的声调吸引,像唱歌一样。”她表示,随着学习的深入,真正让她们着迷的是文字背后的文化——那些藏在诗词里的山水、情感、哲思,像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中国的门。
站在杜甫草堂的茅庐前,玛丽安背诵了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之前想象不出这是怎样的画面,但是今天走进杜甫草堂,这首诗一下就‘活了’起来。”她坦言,这种“想象照进现实”的震撼,比读再多的书都更深刻。
“我们想把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朵花、每一声鸟鸣都拍进视频里。”索菲亚举起手机,镜头里是草堂的碑亭,“希腊的朋友总问我,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现在我可以说,这里的亭台、曲水、竹影,就是我们想象中中国古代的诗画世界。”
风掠过竹梢,几片新荷轻轻颤动,仿佛在应和这跨越千年的吟诵——当不同文明的眼睛望向同一片风景,当异国的声音念出同一首诗句,所谓文化交流,从不是生硬的“介绍”,而是心与心的“遇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