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丛雨萌 文/视频
7月5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泸州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位选手齐聚酒城,带来文物修复领域的“巅峰对决”,也用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展示何为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此次比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如此高规格地为文物修复举办全国性的职业技能比赛有何意义?它又能为“择一事终一生”的幕后文物修复人带来什么?
搭建展示平台 让文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7月初的泸州骄阳似火,同样火热的,还有此次比赛的现场。本次比赛共分为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等6个项目,分别展开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比赛。
7月4日一大早,参加考古探掘比赛的选手们就乘车前往合江黄氏坝沙溪口考古赛场。烈日当空,选手们戴着草帽依然汗流浃背,却依然要在探方里铲土寻物,比拼“火眼金睛”。在西南医科大学设立的文物修复的赛场,选手们又展开指尖争锋,或对瓷器进行锔钉,或对古籍进行补缀,或锤子、榔头齐上阵,展开木作文物修复。时间紧、任务重,选手们无不铆足精神使出看家本领。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规模颇大,全国总决赛选手293人,参赛选手的高学历人才多,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3.58%。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可谓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台竞技。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意义来讲,木作、泥瓦作和考古勘探与发掘等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对体能要求较高,鲜有女性参加。但是今年的比赛,共有4名女选手进入这几个类别的总决赛,其中考古探掘工项目就多达3人。
这个全国性的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搭建起了一个文物修复人才的发现和展示平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希望通过比赛,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提高文物技能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本次比赛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任俊锋等多位选手代表四川出征比赛。作为曾在三星堆、罗家坝等多个遗址展开考古和文物修复工作的文物人,任俊锋以四川省文物修复大赛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的第一名的身份杀进全国总决赛,他将在15个小时的比赛中,完成对一件汉代青铜方壶的修复方案、实际修复及档案记录,“器物腹部缺失面积较大而且器物矿化,修复难度较大。但从事考古发掘尤其是文物修复多年,我也想在国家级比赛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借机向同行们学习,不断提升文物修复技艺。”
拓展发展通道 引导更多人加入文保队伍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比赛的含金量,还在于对比赛优秀选手的奖励“见真章”。比赛除了评出各组名次,获得大赛一等奖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可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职业技能等级方面,各比赛项目前5名获奖选手,可晋升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高级技师(一级)职业技能等级;第6—15名获奖选手可直接晋升高级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
2023年,第一届大赛在山西举办,30名获奖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名获奖选手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让参赛选手感受到了文物人的荣誉感。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孙智彬以专家身份参与了此次大赛,对比赛的奖励政策非常赞同,“这对广大文物技能人才而言是巨大鼓舞。”孙智彬直言,“在考古行业里,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工作在第一线,但层级较专业考古人来说要低。大部分的勘探技工还是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如今通过比赛的奖励政策,可以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事实上现在考古出土的大量文物需要庞大的修复人才,这的确需要加大国家投入和支持。”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同样认为,相比中国的文物数量,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的人员还远远不够,“文物修复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文物修复人需要一辈子不断学习和提升。不仅如此,文物其实是有生命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必须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文物,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到极致。我们需要更多热爱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但是怎么吸引大家?我很欣慰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他们的默默耕耘付出和待遇不成比例,这次大赛的奖励政策,就是一个重要改变。”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择一事终一生”,文物修复人才在方寸间续写文明,既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样也需要更多保障赢得职业尊严。记者了解到,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四川省文物局在去年已联合发文,针对四川文物(古籍)修复、考古探掘专业急需紧缺人才队伍现状,宣布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及以上选手、全国一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单人赛前十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以及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前三名者,可考核招聘入编。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