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编者按
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指导,陈智林任艺术总监,张平导演的川剧《欧阳修》,6月27日和28日晚在成都首演。该剧以独特的回忆笔法,回溯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跌宕起伏又心怀天下的一生。川观新闻文化频道和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该剧展开评论,以飨读者。
尹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6月27日晚,大型川剧《欧阳修》在成都唱响。两小时的起承转合,欧阳修的浩然一生演绎于方寸舞台。当掌声、欢呼声在城市音乐厅响起时,3年打磨的点点滴滴,该剧创演的台前幕后,像涪江在月下流淌,又似夏夜星空浮现在脑海。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之“体”与精神之“魂”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在2000多年的建城史里,欧阳修无疑是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历史IP、文化坐标。
1007年,欧阳修诞生于绵州,即今绵阳市涪城区解放街,其父欧阳观时任绵州军事推官,其母郑氏“画荻教子”的典故便根植于此。
政治上坚定为国为民,文化上引领宋代文化高峰到来,且深刻影响后世文化发展方向,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欧阳修,为学立身、为文塑魂、为民谋福、为师育人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川剧为纽带,让欧阳修“文以载道”的理念走出历史、走进当下,化作街头巷尾的文化呼吸,成了欧阳修文化以川剧形式打造的必然选项。2023年,大型川剧《欧阳修》启动创作;次年,获评省剧目工作室重点签约剧本。
打造精品川剧,主创团队至关重要。该剧艺术总监、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倾注了许多心血。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郑瑞林担任编剧;执导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河安澜》的张平导演,调出档期出任导演。几经周折,搭建起由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绵阳川剧艺术表演家蒋淑梅等老中青结合的演员团队。
为创新呈现形式,团队启用90后年轻舞美设计师;运用现代化技进行舞台布景术;在表演上,把川剧唱腔、舞蹈、表演技巧融合,让整台演出好听、好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川剧《欧阳修》的打造,如何立意破题?
主创团队在前期创作中,为深挖欧阳修的人性光芒和现实意义,编剧郑瑞林、曾浩月在涪江畔与欧公“对话”,数易其稿。文学策划邹阳东研阅大量史料,和郑瑞林面红耳赤地深度切磋。“80后”作曲李天鑫,一直守在排练场,下到乐池指挥。来自成都、内江、绵阳的演员,克服重重困难,一遍又一遍地辛苦排练。
从首演现场效果看,在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里,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
尹莉,绵阳市涪城区文联主席,川剧《欧阳修》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