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龙门阵丨古代“假期”那些事

2025-07-14 18:01: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丛雨萌 文/视频

七月,是每个孩子享受暑假的日子。而古时候的学生们,十天放一次假,另外还放“田假”和“授衣假”。

在唐代,最基础的是“旬假”:每十天放一天假,类似今天的周末。这一天,学生们能回家帮父母劈柴挑水,或是去市集买支新笔,再踩着夕阳回书院——既满足了生活需求,又不会耽误学业。

但唐代最妙的是“田假”和“授衣假”。五月麦浪翻涌,正是农忙前的紧要关头,学校干脆放长假让学生回家帮忙割麦、插秧;九月秋风起,又要放“授衣假”让孩子回家缝制冬衣。

明代官学延续“朔望休务”(每月初一、十五休假),这两天,学生们能回家帮先生晒书、替父母理账,或是约上同窗去城郊看社戏——课堂外的烟火气,成了最好的“第二课堂”。

清代则创新“年假”。从腊月到正月,孩子们跟着父母走亲戚、备年货,等开春再背着新书包回学堂;富贵人家的“专馆”(私人教师)更讲究,除夕、上元节各放几天假,既照顾了团圆,又不荒废学业。看来古人也懂“张弛有度”的生活艺术。

如今我们放暑假吃西瓜、吹空调,古人放田假割麦穗、缝冬衣——形式变了,内核却始终是: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

本期的古籍龙门阵,我们就来挖一挖古代“假期”那点事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