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三义庙前小朋友参加“开笔礼”仪式,沉浸式体验科举文化下启蒙教教育的庄重氛围。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张斌
7月15日,聚焦古代中国读书人进阶之路的展览“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启幕,这也是一场为结束各类考试、进入暑期的考生和家长们举办的特色展览。
莲池书院刘春霖课卷残卷 清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据了解,“三元及第”是指在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我国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首设进士科,到唐代完善科目设置,宋代确立“崇文抑武”国策,直至明清形成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科举制度历史悠久。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等省内外博物馆的十件(组)珍贵文物。通过实物与沉浸场景相结合的形式,展览串联起“筑基·青衿之志”“淬炼·科场万象”“登科·金榜题名”三大单元,全景式呈现科举制度的演变轨迹。其中,“筑基·青衿之志”单元展示了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崇高理想与国家选拔人才核心机制之间的关系;“淬炼·科场万象”单元聚焦学子逐梦科场的艰辛历程,折射出“天道酬勤”的价值信念;“登科·金榜题名”单元则生动展现了科举制度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传承文脉方面的历史作用。
展览为观众提供了触摸千年文脉的实物载体:凝神细观宋代三彩文士陶俑,士人的清朗风骨仿佛扑面而来;赏览明代状元吴宽等人淋漓墨痕,于字里行间仿佛能体察到先贤落笔时那份“经世致用”的济世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巧妙融入了巴蜀文脉的叙事,通过呈现杨慎、张问陶、骆成骧等川籍进士的书法真迹等实物史料,邀观众探访成都状元街、簧门街等地名背后的文化故事。
四川籍状元骆成骧的珍贵墨宝。张斌摄
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展览特设“纵马鸣弓,封狼居胥——从武状元到将军的成长档案”专题板块。该板块依托珍贵史料,系统梳理了中国武举制度演进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文武兼修”的治国智慧。
珍贵的蜀石经吸引了不少观众。张斌摄
展览持续至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