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张斌
7月16日,“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盛大启幕。现场,博物馆工作人员化身天才少年王希孟,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独特神韵,吸引了大量观众。
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南宋)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扮演王希孟的金沙博物馆工作人员庞源川介绍,王希孟是北宋的天才画家,年仅十八岁便创作出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以天才画家王希孟的视角解读此次展览,既能吸引游客观展,又能从专业角度诠释青色从自然本源到人文创作的演变历程,显得尤为自然贴切。”讲解过程中,各展区间还穿插着琵琶与古埙的悠扬演奏、点茶技艺的实景演绎等互动环节,让观众在领略“只此青绿”的极致美学之余,更能沉浸式感受古人精致风雅的生活情趣。
青花玉壶春瓶(元代)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本次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国内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囊括青玉、青瓷、青绿山水画、青色服饰等多个品类。其中不乏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十节玉琮、故宫博物院的青金石龙纽“重华宫”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玉覆面、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雍正款绿地金凤双耳连珠瓶等重磅文物。
青金石炉、瓶、盒三事 (清代)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巧妙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场景。展墙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等描摹青色瓷器的诗句如清风拂面,在光影流转间构筑起一个诗意世界;巨幅青花瓷瓶投影上的人物、动物、花卉等纹饰也“活”了过来。“很有趣!”游客胡女士对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点赞。她介绍,自己是一名美术老师,平常都是带着学生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中国艺术史,这样沉浸式了解艺术史尚属首次。“让师生们更直观地加深了对中国艺术史的理解。”
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扮成王希孟为观众讲解。张斌摄
展览尾厅还集中呈现了四川地区的瓷胎竹编、蜀锦、蜀绣、川剧等青色非遗物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推出竹编、穿珠、扎染、水拓等系列互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