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文/图
七月的香江,书香与川韵交织。7月16日,在第35届香港书展上,126平方米的四川主题馆以“巴蜀文脉润香江,川港书韵共流长”为主题正式亮相,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里不仅是四川出版成果的立体展台,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让香港读者在书香与非遗的交融中,沉浸式触摸“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独特魅力。
一展台藏尽天府万象,十年成果绘就文化长卷
步入四川主题馆,仿佛走进浓缩的巴蜀文化博物馆。馆内以“大熊猫”元素为核心视觉符号,巧妙融合蜀绣、竹编等非遗元素,在简约现代的设计中透着浓郁的巴蜀韵味。图书区里,600余种精品图书整齐陈列,既有以三星堆—金沙、蜀道、三苏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典籍,也有川菜、川酒、川茶、川剧等主题的生活美学读物,更有市场化少儿绘本与语言学习书籍。翻开书页,熊猫IP图书的憨态、《中国双宝:从远古走来的萌兽与精灵》的奇趣、“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的厚重,共同勾勒出四川十年出版的丰硕成果。
熊猫文创受欢迎
四川美食引人驻足
融合区的240余种文创产品同样吸睛:熊猫造型的摆件、蜀绣纹样的丝巾、三星堆元素的饰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巴蜀大地的灵秀。第二届金熊猫奖宣传品与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展示,更让读者看到四川文化的现代表达。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件文创,都在诉说“锦绣天府”的多元与“安逸四川”的烟火。
香港读者阅读川版好书
非遗活态展演引共鸣,生活美学浸润香江
“变脸!”随着观众的惊呼,川剧演员衣袖翻飞间,脸谱已从红色变为金色,瞬间的变幻让香港市民李女士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太神奇了,这就是书里写的川剧绝活!”四川主题馆活动区里,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蜀绣技艺展示轮番上演,非遗的活态传承让书面上的文字有了生动注解。
长嘴壶茶艺师手持一米多长的铜壶,在舞台上辗转腾挪,滚烫的茶水精准注入小巧的茶杯,滴水不洒。“这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祖籍四川的香港老伯陈先生看得入神,他指着展台上的黄老五花生酥、绵阳米粉说:“这些家乡味道配着茶艺表演,就像回到了成都的茶馆。”现场展销的10多种四川小吃均采用锡纸包装或袋装,既保证卫生安全,又让读者在书香中尝到川味的麻辣鲜香。
从川茶的氤氲香气到蜀绣的灵动针法,从川酒的醇厚余韵到川菜的百味交融,展区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诠释四川生活美学。一位香港中学生在蜀绣艺人指导下试绣熊猫图案,她笑着说:“原来针线里也能藏着这么多故事,四川文化比课本里写得更有趣!”
书展现场
现场推介川菜
六场活动架起交流桥,川港合作续写新篇章
文化的共鸣,在一场场活动中不断升温。四川主题馆启动仪式上,川港两地嘉宾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开启;随后,“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分享会上,《川菜卷》里的回锅肉、《川酒卷》里的诗仙酒韵,让读者读懂了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中国科幻创作与出版交流”活动汇聚知名科幻作家与出版家,深入探讨中国科幻创作的蓬勃发展现状与出版产业的创新路径,充分展现四川作为中国科幻创作高地与产业高地的良好形象及丰硕成果……
“我们每年有60余项图书版权贸易合作,天府书展连续两年在香港设分展场。”新华文轩参展代表介绍,此次书展期间,四川的六场活动无一不在进一步拓宽川港出版合作的边界。“川港两地从图书版权到青年编辑交流,从影视制作到文旅融合,文化纽带早已紧密相连。”
活动间隙,两位香港小朋友捧着熊猫玩偶欢呼——他们在互动问答中准确答出“川剧三绝”,这份来自巴蜀的礼物,成了文化种子的小小载体。接下来,川港“熊猫文化”联合推广即将举行,更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合作成果:或许是共同打造的熊猫主题绘本,或许是川剧与粤剧的同台演出,让巴蜀文脉在香江持续流淌。